孟昭莉 腾讯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产业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12月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下帷幕。会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供给侧改革正在成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新词和热词。这个热词指出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会议同时提出,社会政策要托底、守住民生底线,这将如何落实?互联网+将成为以上两个问题的最佳抓手。
  一、互联网+与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提高生产力,与需求侧刺激“三驾马车”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思路不同之处在于,供给侧改革强调更多的是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达到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产能结构的调整将成为提升经济效率的新动力。
  在新常态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互联网+将成为供给侧改革的有力抓手。互联网+并不等同于传统行业+互联网,而是通过互联网的泛连接作用,对传统行业的生产流程进行互联网+的改造及重构。通过信息的实时连接,减少实体经济的损耗,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互联网+与工业4.0的结合,能够真正实现按需求定制生产,从需求侧引导生产侧的结构调整,为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互联网+的泛连接作用将成为实现供给需求匹配的基础。在短期由于过剩产能的淘汰,制造业将会有阵痛,但通过供需的零损耗匹配,能够从长期达到高效、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此外,互联网+引发的共享经济将会成为供给侧生产效率最优化的最佳利器。共享经济并不仅限于在需求侧达到过剩资源的有效利用,更为长足的发展空间在于,供给侧的生产资源通过共享经济达到最佳利用。当供给侧在互联网+的连接之下,达到实时交换,共享生产资源,即可达到在不增长成本的基础上提升整体经济效率。
  二、互联网+与民生底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社会政策要托底,守住民生底线。要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器作用,把重点放在兜底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而互联网+作为民生服务的新生力量,将在2016年发挥至关重要要的作用。
  互联网+完善了民众信息交流的渠道,提高了信息交流频率,开启了覆盖购物、教育、医疗、餐饮等多领域的民生服务,有利于实现服务资源的公平、平等、有效的分配。
  2015年政务民生的微信公众号已经超过8万,其中,乡级部门开设的政务民生微信增幅超过70%,远高于其他级别,成为拉动全国民生服务增长的中坚力量。互联网+成为民生服务向三线以下城市下沉的最佳利器。中国还有6.5亿未触网人群,民生服务及社会保障的底线应当是让数字红利普及到这些未上网人群,用科技实现增速发展。
  互联网+推动信息平权,保底最为贫困的人群。通过最低成本的信息的交换,减少信息不对称,消除寻租空间,让民生服务真正做到普惠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