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网络媒体总编辑陈菊红(左)对话英特尔公司中国研究院院长吴甘沙(右)
腾讯科技讯 9月2日,“2014腾讯智慧峰会”在北京召开。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网络媒体总编辑陈菊红和英特尔公司中国研究院院长吴甘沙,在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新闻资讯部副总经理王永治的主持下,以“下一个移动媒体时代”为主题,进行了一场圆桌对话。
针对90、95后在移动互联时代的个性表达,陈菊红谈到,经腾讯科技数据调查显示,90后、95后和上一代一样讨厌盲从。归根结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搭建一个平台,让这些年轻人自己去主导、思考这种变化。
让90、95后主导移动互联时代
“腾讯科技今天的企鹅智酷报告做了一项针对95后样本调查,很有意思的是,有60%的95后讨厌弹幕,有95后之前的年轻人在这一比例上为65%。这个差别是非常小的。”陈菊红认为,上一代对下一代的理解很容易带上有色眼镜,但95后和上一代一样某些地方很相似。比如不愿意盲从,这种盲从不限于某个偶像或是态度、行为。因此在移动互联时代,需要一个平台,让年轻人自己上台来主导、去思考这种变化。
吴甘沙补充道,现在的媒体种类很多,如新媒体、社交媒体、聚合媒体等,要抓住下一代年轻人,需要通过他们的社交图谱、兴趣图谱、事件图谱,更好地发掘这批用户的兴趣,提供个性化服务,解决代际变化太快的问题。
移动格局还有新变化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可穿戴设备,如今一个对信息重度依赖的用户已被设备包围。但这些设备仍然不能做到主动感知。
陈菊红谈到,媒体用声音、图文、视频更好表达的仍未到来,即智能化不够。但有三点在未来必然会发生:首先是移动设备的单一化程度会被改变;其次媒体会进入一个用户生产、组织内容的爆发期,因为90、95、00后主动表达的意愿更强;再次,如金融、快消、服务业、娱乐业已主动拥抱移动互联网,制造业会紧随其后。
吴甘沙认为,移动设备会多样化。未来会出现手机、平板、超极本三合一。基于智能眼镜的、虚拟现实眼罩(Oculus Rift)已成为新型移动设备的爆发点。微型投影设备会成为下一代移动产品(摄像头作为输入、投影仪作为输出)的雏形。未来10年无线带宽会宽1000倍、性能提高、设备缩小,这种移动计算设备会深入到人们生活中。
以下为圆桌对话实录:
王永治:我个人感觉,新媒体能够超越传统媒体和部分传统行业,核心的因素是三个“更”:更有饥饿感、更保持危机感、更有超前意识。所以我们今天谈的主题是下一代移动互联网。
我们先来看一看未来移动互联网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吴院长,目前你关注哪些移动媒体?你所关注的移动媒体有什么不爽的地方?你觉得未来有哪些突破方向?
吴甘沙:我觉得可能有三个方面:
第一,现在的移动互联网还不能让我特别感觉自由。手机一会儿就没电了;手机经常拖着很多的线;我希望给我的朋友传一段视频的时候,网络带宽又不行,所以我感觉不自由。
第二,我感觉它还不是特别懂我。我在运动的过程中,在这个地方待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跟人说了一句话,又在别的地方看了一段视频,实际上它是不知道的。这样一种不能懂我,事实上带来很多的问题。
第三,不是特别的方便,它不能随便的表达自我。
我觉得未来在这些方面会有很好的提升。
陈菊红:我觉得人的不爽都是相似的,不理解你,或者说写操作的复杂性。
我们的微信,或者说一些移动通讯工具开始用声音,但我们在媒体侧用声音、视频、图文来更好的表达的时代还没有到来,这个是很可惜的。另外,易用性、智能化不够。
如果说未来的话,我是希望说再往前看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重视:
第一,用户在看移动互联的时候,移动设备的单一化程度可能会改变。我们现在主要还是手机,接下来移动设备的迭代值得期待。
第二,从用户的使用层面来说,我觉得会进入一个用户生产、组织内容的爆发期。现在有一些平台已经看出苗头,但是远远不够。因为我们的90、95、00后表达的意愿更强。
第三,移动互联的时代,正好是传统行业更加主动的去拥抱互联网的时代。PC时代,我们已经完成了对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不管是硬件,还是对内容,还是对市场的教育已经完成了。
在这个时候传统行业拥抱互联网的话,会带来很多使用上的便捷。比如说,娱乐业、饮食、住行、车联网等等最先拥抱互联网,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接下来制造业也会卷入这里。
王永治:陈总提出了整体向服务融合转化。
吴甘沙:我接着陈总讲的三点做一个补充。
移动终端这方面我非常同意陈总,未来一定会非常多样化。再往前走,可能未来手机、平板、超极本三融合,又比如说,基于像智能眼镜那样的设备。
另外,我特别喜欢未来有一种形态的移动设备,它可能就是一粒钮扣,扣在你这个地方。它首先有一个摄象头,它能够随时关注你关注的东西,同时又微型的投影仪,不用触摸就可以拨号了。这也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未来的发展。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未来十年,无线带宽可能会增加1000倍,而它的大小会缩小几十倍,电池的续航能力提升几倍,这个带来的想象空间是非常大的,那是真正可以让移动计算编织到我们生活的每个瞬间里,让媒体、媒介真正成为人的延伸。
所以,我觉得从移动设备终端的发展上,会有这样一些未来。
从内容创作上,我想现在高质量、专业人士的创作,一定会越来越多,同时随着移动设备的多样化,表达自己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好。
王永治:在移动互联网以前,可能会以十年为一代,但现在更新换代的时间越来越短。面对现在变化快速的新生代,我们如何把握他们呢?
吴甘沙:我觉得应该去更好的理解他们。
现在有很多种类的媒体:移动媒体,以关系、连接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还有跨渠道、跨屏幕的全媒体等等。我觉得应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去了解这些新生代的人,通过他们的社交图谱、兴趣图谱,对一个人有更好的理解,去发掘他们的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陈菊红:我觉得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让年轻人去主导,去思考变化。腾讯科技的《企鹅智酷》栏目做了一个调查,针对95后,有一些发现很有意思。
比如说,你会发现95后的人,有60%的人讨厌弹幕,95前是65%,这个差别是非常小的。然后,你又发现其实95后也很讨厌社交游戏刷屏。
所以,我们对下一代的理解是很容易戴上有色眼镜的,其实他们有很多地方跟上一代是一样的。我们会发现他们其实很不愿意盲从。
我认为归根到底,就是我和老王这样的人坐到台下去,让他们坐上来台,让他们来作主。
王永治:最后一个问题,刚才我们聊天的时候也说过,你自己感觉到互联网过载特别严重,这也是相关媒体从业人员苦恼的地方,而且大数据这个火热的概念,各种定制化各种概念感觉做的很不到位,您是数据研究专家,到底如何利用数据呢?真正把所谓的个性化、定制化的问题解决掉,使信息真的成为核心需求,而不是一种骚扰,或者说是一种人群的隔离。
吴甘沙:我觉得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个性化;一个是内容更吸引人。
我觉得现在基于大数据做媒体,现在是可以看得见的趋势。这里的核心是把数据变成故事。什么是一个好的故事呢?有三个方面,一个是有细节,一个是有故事感,一个是有戏剧性。
我举一个例子,2011年,英国发生了骚乱,英国的《卫报》做了一个解读骚乱的,基于大数据的解读。
第一,数据采集,它有大量的基于互联网的数据,比如说它采集了250万的样本,从各个渠道获得数据。
第二,它用大数据的方法分析它。它引入数据科学的同时,一起来对这个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谣言产生的源头。这些洞察在没有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是没有办法获得的。
第三,怎么把故事更好的呈现给每个人。
这个就是我们的大数据怎么展现出了全新的生命力。
王永治:好,谢谢两位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