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向善月度观察”由腾讯研究院汇编,整理全网最新科技向善相关资讯、观点与实践产品,为科技向善的探索注入全新动力。
单从这些参数中或许还很难感知到这款芯片的强大,按照 Dojo 项目负责人 Ganesh Venkataramanan 的说法,那就是:
“我们在 CPU 大小的身材里实现了 GPU 级别的算力。 ”
早在发布会之前,马斯克已经多次发布 Twitter 来为 Dojo 预热。 这是特斯拉自主研发的超级计算机芯片,也是一颗超级AI芯片。
不同于其他超算需要承担多种不同任务,Dojo 唯一的使命就是 AI 训练,或者进一步说是聚焦于自动驾驶算法的训练。
马斯克自信承诺,最快就在明年,Dojo 将主要应用于特斯拉的视觉感知系统,辅助智能汽车识别环境,以优化自动驾驶体验。
在此次发布会上,除了 Dojo,特斯拉还发布了一款人形机器人,名叫 Tesla Bot。 它的“出场”极具喜感,一名工作人员身着黑白相间的道具服,上台来了一段“机器人热舞”,着实让现场昏昏欲睡的观众清醒不少。 随后,马斯克再次上台,郑重其事地发布了这款机器人。
从官方初步公布的参数看,这款人形机器人拥有FSD计算机+自动驾驶摄像头,造型很像我们在科幻片中常见的那种机器人形态——身高5尺8寸(约1.72米),体重125磅(56.6公斤),与一名普通成年男性相仿。 它拥有与人类相近的手,采用超轻材料打造,能够扫描信息,移动速度可以达到5英里/小时。
根据马斯克的设想,Tesla Bot会继承特斯拉汽车的车机系统,包括辅助驾驶系统等等,能根据周边环境做出不同的动作,最终完成原本只能由人完成的体力劳动,比如商店购物、捡拾家庭物品和其他日常指令等等。
是的,马斯克想实现的就是解放劳动力,让机器人处理那些“不安全的、重复的、无聊的”工作,而人类就能从中解放出来,做自己想做的事。 马斯克这样描述他的愿景:
“我认为在未来,体力工作会是一种选择,你愿意的话也可以,不愿意的话也行。 ”
马斯克的想法,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王尔德的那句名言: 文明需要奴隶。 这句现在看起来极为政治不正确的话,是王尔德在描述希腊社会环境时提出的,也即如果没有奴隶完成脏活累活、不体面的活,希腊时代的文化与思考成果根本无从谈起。
显然,以人为奴隶是错误的而且极不道德。 未来,人类世界可能真的要依靠机器人来处理那些“脏活累活”,这在今日今日已经部分成为了现实。
只是,且不说被解放出来的人力,是否会转移向创造性劳动,关键问题在于,未来智能程度更高甚至可能突破奇点、生成自主意识的机器人,会接受这样的设定与安排吗?
当然,未来仍然遥远,我们还有很长的时间思考这些问题。
马斯克一口承诺会在明年推出Tesla Bot 的原型机,他的信心来源于特斯拉制造智能汽车所积累的经验:
“我们已经制造了带轮子的机器人,所以我们现在几乎拥有所有人形机器人所需的零件。 ”
他想说的是特斯拉的计算机视觉系统、电池系统、传感器套件等等现有的成熟技术,都能用于机器人的开发和制造。 问题是,人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之间的鸿沟是否这么容易跨越相当可疑。
实际上,特斯拉之前从未开发过人形机器人,也缺乏机器人技术方面的专业积累。 为了赶制这款人形机器人,特斯拉亟需招募一批机器人专家。 有媒体发现,特斯拉正在紧急招聘8类与机器人制造相关的工程师。
无论如何,马斯克正在努力让自己的Flag成真。
这样的设定非常有趣,但一个逻辑上的难题在于如何解释NPC突然获得了“意识”。 电影的解释可以概括为游戏的设计者埋下了一个触发条件,即当这位Guy在游戏中遇到女主角时,一种特殊机制便开始运行,结果就是它的意识被激发了。
这种解释有些语焉不详,意识的生成绝不是像打通任督二脉一样的突发机制,也不是数据量积累足够之后的临门一脚。 AI意识生成仍然还是一个止步不前的领域,可以参考一下腾讯研究院此前发布的 这篇文章 。
但现实中的游戏已经利用AI训练NPC了。 此前,《荒野大镖客》《GTA》系列游戏的开发者Rockstar Games注册的一项新专利显示,他们正在着力推进人工智能改进。 这项专利的重点是NPC的移动方式和对游戏世界的反应。
过去,NPC往往只与周边场景互动,但经由这项专利,能够促成NPC与“一个不受硬件或软件限制的真实虚拟世界”更广泛的互动。
身体与环境互动的经验主义假说,本就是意识生成的可能性机制,这种极具科技感的尝试,无疑能将AI意识探索进程向前推进。 但大部分玩家更关心的可能是:
未来的某一天,《GTA6》中会出现“盖”一样的有意识的NPC吗?
话说回来,哪怕NPC获得了意识,它们也难以进入现实世界,但现实世界中的真人,却可以轻松“进入”虚拟场景中。 8月份,英伟达CEO黄仁勋演讲视频的乌龙新闻,确确实实让数字人的话题火了一把。
8月12日,在计算机图形学顶级会议SI GGRAPH 2021上,英伟达承认,他们在3个月前的GTC 2021技术大会上“造假”了。
英伟达在4月份的这次大会发布了一支黄仁勋的演讲视频,内容不重要,只是英伟达指出,这支演讲视频中运用了数字人技术。
这在国内科技界引发了一起乌龙事件,在一些科技媒体的报道中,似乎暗示演讲全程黄仁勋都以“数字替身”的方式出场,这令看客大为震撼,毕竟画面实在太过于真实。 “黄仁勋骗过了全世界”一度登上热搜榜。
但根据英伟达的回应,这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在时长1小时48分钟的主题演讲中,数字人只出现在1:02:41-1:02:55的14秒时间里,使用了3D仿真模拟平台技术。 而其他大部分画面都是真人演讲,包括消失的黄仁勋、厨房等片段,属于CG电脑动画特效。
英伟达发言人的一番话特别意味深长:
“如果没有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是不可能完成这个主题演讲的。 ”
英伟达现场还通过一部纪录片,自行解开了这场骗局幕后的“14秒”制作过程。 这场耗时耗费巨大的“行为艺术”,着实展示了英伟达在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力,也告诉了我们未来AI可以做出多么惊人的成果。
还记得7月1日把创始人送上太空的维珍银河公司吗? 他们的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抢先贝索斯一步,乘坐自家太空船,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边缘的私人航天第一人。
借助这场成功的飞行,维珍银河开启了商业飞行时代。 8月16日,维珍银河宣布,只需要支付45万美元的座位费,就能够体验维珍银河提供的太空旅行服务。
但这个月,维珍银河也摊上事了。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向外界表示,正在调查维珍银河飞行中出现的偏离降落航线问题。 FAA发言人指出,飞船在返回太空港时,偏离了空中交通管制许可的飞行航线,FAA正在对此事展开调查,并且叫停了维珍银河的航天发射活动。
同为太空公司,贝索斯旗下的蓝色起源最近也遇到了麻烦。 先是“贾维斯计划”(Project Jarvis)中火箭使用的储罐,被指抄袭SpaceX超重型火箭助推器储罐的设计,接着,蓝色起源还失去了美国宇航局(NASA)价值29亿元的订单。
8月11日,美国GAO决定,将NASA的载人登陆系统(HLS)承包给SpaceX,理由是后者能够为NASA提供技术上最成熟、管理最好、成本最低的选择。 这一订单价值29亿美元,属于阿尔忒弥斯计划的一部分。 根据设想,SpaceX公司将建造名为HLS的载人登陆飞船,运送两名宇航员登陆月球表面。
失去大订单,蓝色起源当然就不干了,它的选择是: 起诉NASA将合同只授予SpaceX的行为。 NASA局长比尔·纳尔逊在接受采访时承认,因为蓝色起源的诉讼,NASA将进一步推迟美国重返月球的时间。
哎,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或许只能希望造福人类的星际探索事业,不要演化为几方的缠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