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我们调研了4500家中小微企业:亏损面收窄,近四分之一线上销售占比超3成(2023年一季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过去十年,随着国内总体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我国中小微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布局更为合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过去两年,面临特殊的外部环境,中小微企业的正常经营受冲击严重。各级政府陆续出台多项措施保经营主体,中小微企业是政策重点支持的对象之

“AI孙燕姿”背后的版权迷宫

2023年5月22日,歌手孙燕姿发表博文《我的AI》对近期大火的“AI孙燕姿”事件正式回应。“我的粉丝已经接受我是一名冷门歌手的事实,而我的AI角色成为了目前的顶流。说真的,你怎么可能打得过一个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出一张新专辑的家伙?”据报道,“AI孙燕姿”翻唱歌曲总数已经逾越1000首,远超其出道23年以来的作品总和,在B站的单曲翻唱播放量都已经接近200万。 在国外,2023年4月14日

BuzzFeed News的衰亡,与美国数字媒体的至暗时刻

2023年4月20日,数字媒体公司BuzzFeed首席执行官乔纳·佩雷迪宣布,将关闭旗下的新闻业务BuzzFeed News。5月5日,BuzzFeedNews.com正式关闭,在首页上仅保留了作为“悼词”的三篇回顾文章。在面向内部的信函中,佩雷迪还宣布将开启新一轮的裁员,将裁退180名左右的员工(占总数15%),覆盖新闻部门以及主站的业务、内容、技术和行政部门。 这个消息让不少人感到震惊。自创

18家商业银行年报背后:银行数字化转型与助力实体经济之路

引言: 随着数字化转型在金融行业的深入推进,各商业银行纷纷加大科技投入,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通过数实融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六大国有银行和十二家股份制银行最新发布的2022年年报,探讨了银行数字化创新的新动向以及数字技术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成效。   核心发现: - 2022年六大行及股份制银行科技投入达1826.27亿元,占营收比重达3.37%。 - 人

OpenAI成功的背后,鲜为人知的游戏训练史

2022年,OpenAI旗下ChatGPT横空出世,人工智能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ChatGPT的成功得益于OpenAI团队在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和强化学习领域持续不断地投入、探索和创新。但鲜为人知的是,在OpenAI不断迭代升级的过程中,电子游戏也曾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早期的OpenAI 曾在2019年打造出名为OpenAI Five的游戏AI,并成功击败了两届DOTA2国际邀请赛的世界冠军O

ChatGPT类应用服务,数据合规有特殊性吗?

引言: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以令人惊异的速度进化。腾讯研究院公众号陆续推出《生成式AI——数据合规的变与不变》系列文章,以开放设问方式,探讨基于大语言模型AI生态的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等数据合规问题。讨论没有标准答案,更多提供观察视角。   本期观点摘要: 1. ChatGPT等AI应用服务商直接面向个人提供服务,收集并处理个人信息,可被视为个人信

大模型研发者是数据控制者么?——基于OpenAI的观察

引言: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以令人惊异的速度进化。随着商用化序幕拉开,相关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数据合规问题(以下简称数据合规)进入公众视野。但实际上,数据合规并不是AI行业面临的新问题。妥善解决隐私和数据安全,赢得用户信任,是任何一项应用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相比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自动驾驶等技术,我们更关注新一代AI在数据合规中的独特问题。对于代表着新

数字经济:1776年以来的又一次变革

一、意义非凡的1776年 哪一年对当今世界影响最为深远?无疑1776年。这一年发生了三件大事,奠定了现代文明的基础。 3月8日,苏格兰发明家詹姆斯·瓦特和合伙人马修·博尔顿改良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掀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第二天,另一名苏格兰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首次出版,标志着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大西

ChatGPT生成的内容,是否享有版权?

  朱开鑫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当AI只接收来自人类的提示文本,并输出复杂的文字、图像或音乐时,创作性的表达是由AI技术而非人类确定和执行。上述内容不受版权保护,不得注册为作品。” 这是2023年3月16日生效,美国版权局关于AIGC版权注册最新指南的内容。1这意味着,目前在美国ChatGPT类产品生成的内容将不会被注册为作品。 近期,Open AI“GPT4”新系统的发布和百度“文心一

ChatGPT时代,图灵测试已死

​ 王焕超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自从2022年底OpenAI发布ChatGPT之后,一阵人工智能的飓风,席卷了全球。这阵风之所以猛烈,一是因为ChatGPT在技术方面的突破足够颠覆,二是它在应用端实现了普通人可体验,这意味着能够对其强大能力有直接的感知。于是,我们很快得到了与埃隆·马斯克相同的感受:ChatGPT,“好得吓人”。 2023年3月14日,具备多模态能力的GPT-4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