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载: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

  管璐
  当前,上至发达国家政府,跨国互联网巨头,下至研究机构、AI创业公司,无不将AI视为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性战略,并预期AI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
  人工智能竞争以顶级人才为根本。作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AI技术对于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和科技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AI技术的研发,落地与推广离不开各领域顶级人才的通力协作。在推动AI产业从兴起进入快速发展的历程中,AI顶级人才的领军作用尤为重要,他们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因素。
  然而,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分布极不平衡。据腾讯研究院与BOSS直聘联合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显示,全球AI领域人才约30万,而市场需求在百万量级。其中,高校领域约10万人,产业界约20万人。全球共有367所具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高校,每年毕业AI领域的学生约2万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毫无疑问,市场对AI人才的拼抢将日益激烈。在这种供需极其不平衡的形势下招募团队,大公司比小公司有优势,国际巨头公司比大公司有优势,在某种意义上,国家比国际巨头还有力量。
  美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无论从数量、质量都要远超其他国家,虽然中国政府已经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但是仍然不能立即改变我国AI人才供需严重不平衡的现状。在中国,对人工智能的人才争夺战更是处于白热化阶段。 “我们不缺‘智能’,但是缺‘人工’。”不少公司调侃道。保守估计,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在百万级。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
  1  AI人才市场一将难求

  《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显示, 2017年前10个月内,中国的AI人才需求量已经达到2016年的近两倍,2015年的5.3倍,人才需求直线上升年复合增长率超200%。在过去3年中,AI相关岗位平均招聘薪资以每年近8%的速度增长 。到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岗位平均招聘薪资已达2.58万元,远高于一般技术类岗位。


图1 中国AI人才需求增长率

  另外,与一般技术类职位相比,人工智能岗位招聘者多半为公司HR总监、中高层或创始人本人,普通HR招聘占比不到30%。这也侧面反映了企业对AI人才的重视程度。
  即便如此,AI市场仍然一将难求。为何人工智能人才如此稀缺?2006年Hinton提出的深度学习技术引发了新一波人工智能的发展浪潮。在海量数据以及高计算能力的推动下,人工智能领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人才需求的激增导致人才供应的整体短缺。因此,这本质上是新产业变革带来的人才结构性短缺。此外,人工智能学科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人才培养难度大、时间长,人才缺口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填补。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把战略重点放在对全球存量人才的争夺上,更要着眼于人才的培养。
  2  中国AI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中国有约20 所大学的研究实验室专注于人工智能,人才数量远远无法满足庞大的需求。

  表1 我国设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高校及相关院系机构

序号

学校

院系与机构

1

清华大学

计算机系、交叉信息研究院、软件学院、自动化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大学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智能科学系、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科院

计算所、自动化所、软件所、声学所、微电子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技术学院

4

浙江大学

人工智能研究所、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5

上海交通大学

智能计算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与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建设)

6

南京大学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7

复旦大学

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8

哈尔滨工业大学

语言语音教育部一微软重点实验室

9

中国科学技术学

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10

北京邮电大学

移动机器人与智能技术实验室

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开设人工智能研究生专业

12

北京理工大学

智能机器人与系统高精尖创新中心、智能信息技术实验室

13

西安交通大学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

14

华中科技大学

智能科学与技术系

15

厦门大学

智能科学与技术系、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研究中心

16

南开大学

自动化与智能科学系

17

西南大学

人工智能研究所

18

北京科技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

19

国防科技大学

智能科学学院

20

南京理工大学

高维信息智能感知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此外,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有待提高,我国高校的学术能力离世界顶级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人工智能领域学术能力排在世界前20的学校中,美国占据14所,排名的前八个席位都为美国所占据。雄厚的学术研究实力,帮助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首屈一指的地位。如何发展我国的AI教育,实现追赶和超越,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表2 人工智能领域20所顶级高校

序号

学校名称

国家

顶级学者数量

顶会论文数量

1

卡耐基梅隆大学

美国

111

638

2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美国

48

285.1

3

华盛顿大学

美国

45

262.5

4

麻省理工学院

美国

48

235.2

5

斯坦福大学

美国

40

226.9

6

康奈尔大学

美国

46

212.8

7

佐治亚理工学院

美国

53

208.5

8

宾夕法尼亚大学

美国

29

184.4

9

多伦多大学

加拿大

39

164.1

10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美国

44

161.6

11

南加州大学

美国

32

161.3

12

北京大学

中国

69

154.9

13

爱丁堡大学

英国

47

151.2

      3 在AI人才培养上,中国如何弯道超车?

  我国人工智能专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早在1959年就创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并与计算机实验室在2003年正式合并为麻省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 (Computer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如今,它已经成为麻省理工大学最大的实验室。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也成立于1962年,50多年来一直推动着人工智能教育。卡内基梅隆大学在1979年就成立了机器人学院,专门在机器人科技领域进行实践和研究。与美国相比,中国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上起步相对较晚。
  如何才能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上弯道超车?今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我国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要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尽快在试点院校建立人工智能学院,增加人工智能相关学科方向的博士、硕士招生名额。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这也为我国的人工智能教育指明了方向。

  首先,在高校培养人才方面,要增加人工智能大学队伍,增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扩大人才培养产出。目前,全球共有367所具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高校,其中美国就有168所,独占鳌头,而中国高校数量仅为美国的七分之一,这离我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目标还相去甚远。面对着百万量级的人才需要,增加设有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大学数量,扩大招生数目势在必行。2017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立全国首个人工智能专业,中国科学院大学新设立人工智能技术学院。面对AI浪潮,中国高校正迎头赶上。


  图2 具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高校分布

  第二,完善课程体系,让人才培养更加系统高效,保证人才质量与水平。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既要注重基础理论与方法,也应该注重前沿应用与拓展,兼顾人工智能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和实践性。同时,高校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拓宽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内容,形成“人工智能+X”的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重视人工智能与生物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例如美国的卡耐基梅隆大学推出了CMU AI计划,旨在整合校内所有人工智能研究资源,促进跨学科合作,从而更好地培养人工智能人才,值得我们参考学习。
  第三,注重校企融合,学术要走出象牙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著名科学家张首晟认为,人工智能发展现在最需要的是数据和算法之间的合作,即公司和大学的合作。如果学者不了解业界的需求就不能对症下药,业界不知晓学界的成果就难以运用。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设立共同的研究机构等方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例如纽约大学与Facebook合作建立了一个数据科学中心,纽约大学的博士生可以申请在Facebook的人工智能实验室长期实习。
  第四,人工智能要从娃娃抓起。《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应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教授人工智能的实现等偏技术化的内容,中小学的人工智能教育可以偏重于展示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让孩子探索人工智能产品的使用。人工智能从专业实验室走进中小学校园,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埋下种子,不仅能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未来,还能激发孩子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和向往,培养出人工智能领域的明日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