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之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如何建?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也为此专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发挥协同创新优势,打造粤港澳世界级科技湾区的建议》,并提出了五项建议:
  1. 建立粤港澳科技湾区常态化合作机制,共同制定粤港澳三地科技创新政策;
  2. 发挥香港“超级联络人”角色,为科技产业创新牵线搭桥;
  3. 坚持不懈引进高端人才,建设全球创新人才“栖息地”;
  4.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产业,为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5. 发挥强企引领作用,促进香港经济转型升级、保持国际竞争力。
  提出打造粤港澳世界级科技湾区建议有哪些考虑?科技湾区的建设将带来哪些影响?腾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陈创前为此进行了深度解读。

▼▼▼

  马化腾先生提出打造粤港澳世界级科技湾区的建议,反映了他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领袖,腾讯作为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前行者之一,深刻洞察了全球创新的新趋势、新特点,从打造自己的内容和平台生态,进而开始推动打造区域性、全方位的创新生态,通过促进区域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配置、深度融合,来推进创新科技、产业实现新的发展突破。
  协同创新是大势所趋
  从世界贸易发展史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推进,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生产链,建造“全球工厂”,已经成为大规模商品生产的常态思路。从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创新领域的发展突破,也越来越依赖于若干城市、若干区域乃至全球各国的高效协作。创新“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创新链条上的各个主体秉持开放心态,共享要素资源,相互取长补短,在创新的步伐上更加协调,在创新的思维上更加协同,才有可能造就重大的、甚至颠覆性的创新突破。
  科技湾区的繁荣是创新强国标志之一
  纵观全球几个科技强国,都离不开科技湾区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美国是旧金山(硅谷)湾区和纽约湾区,日本是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是谷歌、Facebook、苹果、特斯拉等互联网和前沿技术企业所在地,纽约湾区是全球金融与投资中心之一,东京湾区则聚集了索尼、三菱、丰田等现代制造、高端制造企业。
  湾区以其开放的地理形态、开放的思维心态,吸引着不同地方的人才、想法、技术汇聚在一起,在交流碰撞中孕育着新的业态、新的突破。在一个国家创新发展过程中,湾区实际上扮演了创新发动机的角色,既是创新迈向强国的推手,也是科技产业创新繁荣的标志。
  湾区+互联网将迸发更大创新火花
  互联网的发展普及,打破了湾区的传统地理界限,促进了创新要素资源的更快流动、更高效对接。依托科技湾区的制度、教育、人才、金融、服务等完善生态,互联网使得创新的触角可以伸展得更远,创新的网络铺得更开,只要有连接,就会有碰撞,就能参与到创新过程中来。因此,互联网时代的科技湾区,既离不开实体湾区中的要素资源支持,又能跳出地理的狭窄概念,无疑将为科技产业创新带来新的空间和火花。
  打造科技湾区,粤港澳当之无愧
  具体到国内,无论在地理形态上,还是从创新生态上考虑,最接近世界一流的科技湾区、最有可能成为一流的科技湾区的地方,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的各个城市,都是创新链条上不可或缺的环节。比如,香港金融和科技服务业领先,深圳的创新生态完善,珠三角城市大多是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再加上通达全国、全球的海陆空交通货运,完全可以形成从研发、募资、制造、产业化到贸易运输的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造出一个层次更立体、覆盖链条更全面的科技湾区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