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主持人:马睿、朱朱
直播行业从简单的秀场向细分领域迈进,从斗鱼、熊猫、虎牙,到映客、美拍等泛娱乐直播的火热,再到财经、健身等细分行业的兴趣,直播平台和观众各取所需,实现了多赢,特别是资本的进入,似乎使得直播行业沸反盈天,成为新进入者和各大平台能否抓住下一个风口的重大战略布局之所在。
未来互联网直播将走向何方?其生态将如何演化?欢迎收听本期节目——直播大幕已启生态还需要完善。参与本期对话的嘉宾为中央台资深评论员林耘先生,以及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金松先生。
主持人:网络直播在经过几年的尝试阶段后,近来,许多大型的娱乐型网络文化直播平台纷纷崛起,如斗鱼TV、战旗TV、火猫TV、虎牙TV等。电视台及大型互联网网站都在其网站开设了网络直播板块,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一些网络直播活动,总体上来看网络直播为什么在近一两年如此具有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是不是今后的一个趋势?
刘金松:网络直播从2005年就已经开始,之前的发展一直在pc端。网络直播在最近这两年的火爆,受几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从产品形态来讲,受众对直播具有天然的亲近性,比如直播比赛,包括演唱会,包括一些大型盛典,其收视率都很高,网络直播受欢迎有其基础;
其次是相较于文字内容,网络直播不管是在信息的传递或是在主播与粉丝的互动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它传递的信息更多元。
为什么以前网络直播没有那么火,它主要受制于一些条件的限制,不管是设备、还是制作技术,门槛比较高。现在的直播爆发,是因为一些外在的条件成熟,像4G网络普及,智能手机等终端硬件处理能力的提升,让大家做直播的门槛大大降低、更便捷。
从用户的角度而言,网络直播的门槛低、操作简单,连最基本的编辑功能都取消了,打开视频直播软件,随时随地即可完成信息的分享。
另外说到多元化趋势,最开始大家关注直播,最早是从游戏、秀场开始,目前像财经等细分领域直播越来越多,随着大家对直播需求的多元化,直播平台的多元也是必然趋势。
主持人:近两年直播的火爆有多种因素,比如技术的成熟,用户的需求,还有一个因素不知道你是否认同,就是资本的进入。一些平台动辄几个亿,即便其中有些水分,然而其投入也算够高的。投资方、内容制作方、平台、网友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种生态模式是否可持续?
刘金松:投资方、平台类似于打造一个大卖场,内容制作方提供具体产品,网友在平台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产品、主播。
这种生态模式是否可持续要从几个层次来看。首先从平台来说,是整个直播生态竞争中,最激烈,风险最大,但未来收益可能也最丰厚的地方。大量的资金的投入,对平台方而言肯定是不可持续的,但无论平台投资者还是经营者,一旦进入直播平台的赛道,其实是进入了一个淘汰赛,要么进入行业前列,要么被淘汰。
从内容制作方来说,相对平台而言其风险和竞争的压力要小一些。只要你通过持续的投入,内容水平不断提升,品牌效应的强化,相对平台而言,其可持续性更强,选择也更多。
对于网友而言,在整个生态竞争中,是最受益的一方。无论哪个平台胜出,其都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节目。
主持人:之前说主播觉得特洋气,现在都不敢说自己是主播,自降身价的感觉,网络上主播貌似不是多好的词。此前曾有一段时间,提到网络主播大家都会有这样的印象:衣着暴露、口无遮拦、甚至直播内容粗鄙、毫无下限。
但是,随着网络直播的逐渐发展、完善,这个行业势必会有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主播,首当其冲。而目前,主播已经不是在传统的节目“主持人”,他可以是任何人:财经学者、专业教师等等,人人可以做主播。在您看来,网络直播中的“主播”个角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刘金松:网络主播不同的角色是和平台发展的不同时期是有一定关联的,像你刚才讲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可能主要是早期的一些秀场直播,主播通过表演一些才艺、节目,来获得粉丝的关注。一些主播为了吸引关注,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手段,也存在打擦边球的现象。
未来随着加入主播的群体越来越多,包括财经主播、教育主播等,主播的构成也越来越多元化。主播的内容也从娱乐向知识分享转变。除了目前一些占据头部流量的网红主播外,更多的普通人也会通过直播的方式和好友分享一些状态,他们的直播可能并不是为了出名、为了博得关注,而仅仅是和好友进行分享。随着主播群体的扩大,主播的角色和我们在社会中的真实角色会越来越吻合。
主持人:科技在快速发展,包括AR/VR,资本在快速发展,在您看来,直播平台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网络直播生态会如何演化?
刘金松:首先是直播的社交化,直播平台未来可能会成为大家分享和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现在大家通过发文字、照片、包括小视频来向朋友分享自己的状态,未来通过直播来分享一定会成为一个新常态;
另外一个是直播的社群化,大家通过观看直播以及和主播的互动,会逐渐形成一些特定的社群。
第三个就是“直播”给内容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想象空间。现在已经开始出现一些案例,但未来会有更多可以探索的方向。
- 根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江观潮节目对话摘编而成,内容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