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腾讯”互联网人类学论坛┃征稿启事

|研究院动态 作者:lilian 1970-01-01

   随着互联网和“互联网+”的时代到来,人类的生活迎来了“网”的世纪。这个现象业已引起学界和互联网业界的广泛关注,并都已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学界和互联网企业之间面对面就互联网课题展开交流尚有待加强和提升。为此,腾讯研究院与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决定于2016年6月18-19日联合举办“(中大-腾讯)互联网人类学论坛”。论坛面向所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征集研究计划,论坛的相关事宜如下:
  一、主题:互联网时代的中国都市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二、时间:2016年6月18-19日
  三、地点:广州 中山大学
  四、会议主旨:从人类学的视角探析互联网在中国都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核心课题,包括数字鸿沟、文化融合、自组织、可持续发展等。

  五、征文议题


  1、互联网与数字鸿沟
  随着互联网的介入,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社群的分布形态。我们格外关心的是,孩童、老年人、智障、残障人士、移民劳工以及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这些在线下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否在互联网的参与下,得到了更广阔的争取权利的空间。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数字鸿沟。
  所以在这里我们希望提出以下几个维度:
  1)互联网对孩童、老年人、智障、残障人士、移民劳工以及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在争取平等权利上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个过程是如何实现的?
  2)在互联网与弱势群体信息获取过程的融合中,社会中各个群体之间如何发生互动?如政府、互联网企业、村民、留守儿童等。
  2、互联网与文化融合
  文化是一群人通过习得所获得的共有认识,是人们所作与所思的指南。文化不是群体,但却为群体所有,这个群体可以是一支童子军,一个纽芬兰村子、一群穿越干草潭的伊拉克牧羊人、一个民族以及一个社会。一个社会,是一群按照社会关系组织起来,履行某些职责的人群,所以一个社会往往有边界,通过代际延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管理,而社会文化决定了这个社会中社会关系的构成,这些职责的履行,以及为什么从事这些活动的原因。
  在这里我们特别关心的是,互联网的介入是否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互联网本文的文化怎样与社会文化之间发生互动。
  所以在这里我们希望提出以下几个维度:
  1)互联网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个过程是如何实现的?
  2)面对两种文化的融合,比如少数民族既有的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文化,互联网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3、互联网与自组织
  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是一个社会学中的概念,来源于物理学。德国理论物理学 家H. Haken认为,从组织的进化形式来看,可以把它分为两类:他组织和自组织。如果一个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就是他组织;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建构出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
  移动互联网衍生出的最重要的就是社交网络,我们关心网络自组织的形成与过程,特别是它对当下中国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所以在这里我们希望提出以下几个维度:
  1)网络上的一群人怎么聚集在一起?
  2)这一群人的关心怎么变得越来越紧密?
  3)个人如何在群体中获取身份认同和信任?
  4)自组织的形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移动互联网与可持续发展
  过去10年,移动互联在中国快速发展。目前中国的移动宽带用户有6.74亿,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手机已经超越电脑成为中国网民的首选上网终端。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方便人们生活,但也带来了资源过度集中的问题。中国移动终端活跃度的40%集中在4.4%的国土上。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偏远地区的配套设施不足,教育水平较低。结果,移动互联的发展带给城市居民的福利远超不发达地区,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中国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机会的不平等。技术层次的连接一切带来现实社会的深层改变。从我们的实践来看,移动互联的确是一项可以改变世界的技术,但是要应对减贫、可持续发展这些全球性的挑战,依然任重而道远。
  所以在这里我们希望提出以下几个维度:
  1)移动互联网如何助力不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2)移动互联网如何助力地区生态文化保护?
  3)移动互联网与流动人口的服务之间如何链接?
  4)移动互联网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如何?
  5、互联网的社会文化影响
  过去40多年来,互联网从一个专业和学术领域的服务,逐渐发展成为被人们普遍使用的全球化网络,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复杂影响越来越显著,它通过多种方式重塑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和努力,帮助人们更好地使用互联网并解决由其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这个主题是一个相对开放的话题,我们希望透过这个主题的设置,各位透过多学科的不同视角来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现代社会转型的各种议题,这其中可以是生产方式、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思维方式变迁的学理思考,抑或是族群关系、宗教仪式、个人生活史的人类学经验研究。我们的宗旨是促进人文社会学科的思想交流,赋予互联网人类学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六、论文提交方式与注意事项
  (1)投稿者必须提供论文全文或摘要,并准备不少于15分钟的PPT讲稿。会上不能够提供论文全文的,会后两个月内需将修改好的文章以word文档的形式(正文字数在5000-8000字左右)提交,论文格式请参照《中山大学学报》文章格式规范;
  (2)提交会议的论文需要未在其他刊物上发表过,向论坛提交论文者必须为文章的第一或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导师),每人限交一篇;
  (3)论文及摘要提交截止日期:2016年5月30日前
  (4)提交文章或摘要电子版统一发送邮箱:43177984@qq.com,投稿标题为“互联网人类学论文投稿”,联系电话:18609830949
  (5)论文录用后将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予以通知,请提交者留意查看邮箱动态。

前沿杂志
互联网前沿61

2022年,从引爆AI作画领域的DALL-E 2、Stable Diffusion等AI模型,到以ChatGPT为代表的接近人类水平的对话机器人,AIGC不断刷爆网络,其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2023-05-12

全站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