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红包、送红包,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传统习俗。小小的红色纸袋里塞下最实惠、最接地气的铜板,是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就有的风俗。或许古人的温馨与含蓄,让他们觉得似乎把钱币直接塞到他人手中是一件有些唐突,或至少是不够文雅的事情,于是喜庆的、充满吉祥寓意的红包就成为了人见人爱的物品。从古至今,红包文化在中国社会中一直扮演着礼尚往来和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角色,从本质意义上,我们更多得看到的是婚假喜庆的祝愿、感戴之情的酬谢、祈愿儿孙的真情,体现了中国人注重礼尚往来、受惠不忘施予人的儒家教养。
但是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红包本身的意味似乎也渐渐发生了改变。红包本身是吉祥的祝愿,但是发展至今却成为了一种攀比,过年给孩子压岁钱要比,朋友新婚随礼要比,似乎不装个三五百都不好送出手,网上盛传的段子说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包红包恐怕也不全是虚言。更有甚者,为了避免给红包,只好借故避开至爱亲朋的喜事,我们发现传统的红包有时也变成了一种负累,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
█ “设上限、抢随机”纾解人情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微信红包应运而生。从某种程度上说,微信红包的出现的确打破了这种尴尬情境,虽是新瓶装旧酒,却融合了传统文化习俗和互联网元素,传承传统习俗的寓意,也打破了传统人情的桎梏。
首先,微信红包具有限制性,设置了金额上限,单笔红包上限5000元,一次最多可以发送100个红包,单个红包的金额上限是200。微信红包的这一系列设置,形成了一种社会规范:“发红包是有金额上限的,用不着互相比较,你再土豪,也就只能发这么多”,微信红包的限制性基本在某种程度上隔绝了攀比性,增强了红包本身的寓意性和功能性,降低了红包本身的金钱属性。
其次,微信红包具有随机性,主要体现在收到红包人的随机,收到的金额随机。微信红包的随机性,打破了原先墨守成规的固定金额形式,既解决了决策选择困难的问题,也同时形成了一种社会规范:“大家自己抢啊,不是我偏心啊,我也没办法决定的”。红包的随机性进一步加强了红包本身所具有的娱乐性质,和并出了红包本身的幸运寓意。
最后,微信红包具有随意性,微信红包的随意性体现在微信红包发送的时间随意,地点随意,情景随意。这一特性,打破了传统红包的节日性和固定情境性,扩大了红包的使用范围,同时改变了原先的刻板印象“红包就是过年、结婚时后发钱的”。红包的随意性,彻底的帮助红包摆脱了传统红包的桎梏,使得微信红包从一种单纯的传统习俗,转变为一种结合了传统习俗的新型社交方式。
█ “破窗的石头”:一分钱打破人际冰窗
基于以上三种特性,微信红包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交方式,和社交媒体进行了互补,社交媒体提供了人际交流的平台,而微信红包则作为一种无声的文字,提供了人际交流的契机。
巴斯夏的“破窗效应”理论是指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物的窗户玻璃,别人就可能收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或是由于害羞,或是由于误会,或是由于时间、地位等等很多的因素,无形之中我们会和一些朋友形成一扇透明的窗户,大家彼此之间都知悉对方的存在,但是却因为种种的原因无法靠近和和解。而微信红包的出现,即使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装着1分钱的红包,也可以成为了打破人际冰窗的最合适的石头。
微信红包可以作为打破冰窗的契机的心理机制,主要是基于心理学中的镜子效应,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就是说你如何对待他人,他人也会如何对待你。当送出一个微信红包时,接受者会知觉为这是一个示好的信号和暗示,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那么他便也会友善的回应你,这样一来一往,如滚雪球一般,两个人发现原来我们的关系可以这么好。
微信红包本身寓意着幸运和财富,是被普遍接受和喜爱的;其次微信红包的随意性,使得接受者不会感觉到突兀和难以接受,因为大家都知道它是可以随时随地的发送的。正是因为如此,微信红包可以以无声的语言打破人际冰窗。
█ 谈钱不用伤感情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Eliot Aronson提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作为集体生活的个体或者作为社会的一员而活动,社会性是人类的基本性质。无论是印度加尔各答的“狼孩”在远离人类社会后的狼性化,还是加拿大的感觉剥夺实验中没有任何人可以忍受3天以上完全的孤独,这都说明社会关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然而,社会关系网络错综复杂,我们常常感觉疲于应付这种人际关系,随着社交网络的关系叠加,我们的人际网络进一步扩大,一方面我们似乎拥有了更多的社会资源,但另一方面,需要维系的关系繁杂而成本负累。
微信红包的无声语言,可能并不需要太多的钱,但在国人眼里就有了不一样的温情意义。对于许久未见的朋友,可以作为一种打招呼的方式“你好啊,好久不见,给你个红包,别怪我这么久没联系你哈”;对于产生误会的朋友,可以作为一种道歉的方式“不好意思啊,对不起,我们就一个红包泯恩仇吧”;对于难以相见的亲人朋友,可以作为一种怀念和祝福“今年又见不了,送你个红包,代表我的心意”。
微信红包是好玩的、有趣的,不需要强加上成百上千的金钱负累,所谓人情,所谓关系,所谓面子,所谓国人文化,可能就在微信红包的有趣里面消解了一些负面情绪,更突出了中国人善结友缘、重礼尊礼的风土人情。
年关将至,微信红包作为一种表达祝福的方式,正在逐渐取代早期的群发信息,成为拜年的主流方式。过年期间很多人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发红包和抢红包中度过,微信红包加重了逐渐消失的过年的“年味”。 翻翻通讯录,是不是有些好朋友很久不联系了?是不是有些亲人一年只能见到一回?那就发个红包表表心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