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新的服务模式必然孕育着新的金融风险。”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王岩岫在今年5月举行的科博会•2015中国金融论坛上指出,面对互联网环境下金融创新的强烈诉求,既不能对新型风险视而不见,也不应因为存在风险而裹足不前,整个行业应当主动适应互联网环境下所面临的新兴风险形态和形式。

  但如何适应?面对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的新兴技术,传统金融风控技术能否满足市场需求?互联时代的金融风险管控又应如何创新,才能构筑起坚实的防火墙?围绕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的风险防控,知名P2P平台邦帮堂董事长寇权进行了深入解析。他表示,对于包括资产证券化服务在内的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防范,尽管针对细节设置可能各有不同建议,但“适度监管,制定统一规则”的业内共识已经基本形成。

  尽管美国次贷危机之后,避免再证券化成为防微杜渐的良策。但在从不缺乏风险转嫁能力的中国金融市场,加上互联网的无界优势,任何创新的金融服务方式都可能因监管缺位将风险转嫁到市场。

  因此,寇权认为,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任何创新服务,本质上其实都没有脱离金融本质,只是风险形态和形式可能因融合了互联网特性发生了新的变化,统一监管不可或缺。

  王岩岫提出,一方面,行业应善于利用金融专业手段,发挥自身风险控制优势有效防范本质性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提供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手段创造新的风险管理工具,学会用互联网方法管理互联网风险,服务互联网客户。

  而从监管角度出发,国家管理部门也应针对互联网虚拟性、远程性、数据性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和明确相应的监管制度规则。对于创新型业务则应允许按照有序尝试、稳步试点、积累经验、及时完善的思路进行开展“互联网+
业务试点”创新政策制度设计。

  具体比如,基于企业和个人在线使用金融服务的真实需求,合理把握风险底线,探索适合互联网运作的资金管理、资金支付、资金借贷、金融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业务模式和风险控制模式。

  基于商业银行在银行卡、直销银行、网络借贷、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模式基础,积极赋予探索创新的空间,加强对专营业务独立法人管理的监管制度研究,使市场机构可以在制度指导下对直销银行、在线账户管理和支付、小微网络借贷、网络财富管理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

  寇权也指出,互联网金融环境对外开放性越来越高,尤其是资产管理行业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以及各类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都可以从事相关业务,一方面打破了传统金融的垄断,但因为没有统一的规则也给行业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而风控永远是金融业的核心和生命线,这无关传统或互联业务。寇权认为,一切不做好风控的互联网,都不是好金融。互联网金融本身还是金融,金融的核心则是风险定价,不同的风险其实对应不同的价格,在这个基础上做好风控。“不做好风控,必死无疑。”

  在重视风险管理的同时,寇权也预测到监管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挑战,但从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看,他认为“国家必须进行正确引导和合理监管,疏堵结合才能让行业有一个健康的未来”。

  谈及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问题,除了统一监管,业内呼吁最多的就是关于征信系统的建设问题。“这方面的确是个硬伤。尽管与2012年相比,我国征信体系的数据已有了一亿多的增长,但现在征信数据仍不是很全面。与美国等征信体系非常完善的国家相比,我国这方面仍有很大差距。”寇权指出,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有征信企业和个人比例比较低,这将大大增加互联网金融相关环节落地的难度。

  比如说,目前有很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债权人和债务人在构建信用关系时,债权人往往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没有很好的法律保护,特别是对于债务人的偿还能力不清楚,甚至出现恶意欺诈行为。

  为此,他建议完善黑名单体系建设。互联网金融是未来金融形态发展的新模式,而构建一种新的金融秩序,评级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从评估客户风险到客户管理,首先是从业者的责任,但是有一些信息是个人和机构无法掌握的,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引入专业的第三方征信机构去做。

  伴随我国征信建设的步伐,也出现了一些障碍,尤其是数据孤岛难题。寇权表示:“现在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征信体系的建设,但实践看,即使你有征信公司,但是你的数据还是孤岛,我想更多的小额征信公司现在的数据量更少。”

  如何打通数据孤岛,尽量地搜集到更多的数据?寇权呼吁国家、拥有大量数据的固有企业以及一些数据整理机构,能够给予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

搜狐证券:互联网金融求监管 “疏堵结合”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