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日前举办了互联网金融论坛。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冯科和知名金融观察人士陈宇等出席并发表演讲。

    陆磊认为,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在本质上并没有新的金融创新,只是将线下的模式搬到了线上。但互联网金融的介入会迫使传统金融转型升级,服务外包将更普遍。他认为,未来互联网金融将进入大资管时代。

    火爆缘于需求强烈

    论坛上,陆磊发表题为《互联网跨界金融的性质与监管》的演讲,将目前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大体划分为以下三种形式: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投资和第三方交易。这三者类似于传统上我们称作的票号、钱庄和融资。三者的主要代表产品分别有“支付宝”、“余额宝”以及P2P,这三种形式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目前,我看到的互联网金融在本质上并没有新的金融创新,而只是将线下的模式搬到了线上。”陆磊认为,互联网金融的火爆上演缘于现实的强烈需求。“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的背后,是我国银行体系过于集中和庞大导致的低效率的一种必然行为。”

    此外,陆磊认为互联网金融为金融行业带来的现代属性在于其构建的征信平台和增信平台,也就是信息征集和信用准入。其表现为大数据和云计算,通过充分的信息挖掘来解决金融的永恒问题——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另外,诸多的P2P期望进入央行征信体系。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属性,陆磊认为互联网技术不能解决跨期交易的不确定性问题,但大数据技术能够解决风险识别的问题。此中存在着大数据悖论,大数据不等于大数定律。传统银行遵循大数定律,预期收益一定会大于风险,而大数据即使发展到极致仍然可能出现融资、金融服务、定价的差别化。

    不会颠覆商业银行模式

    谈及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陆磊认为可以分为两层:一是宏观冲击,包括事实上的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稳定,二是微观的结构性的冲击。“任何一个业态在仅仅经历了两到三年之后,我们无法确定他能不能经历一个完整的经济和金融周期,会不会对金融稳定构成相关冲击。在此还不能作出相关的定论。”

    他认为,微观的结构性冲击主要表现在金融消费者分化和市场细分。“传统金融往往是我生产什么产品你就接受什么,而互联网金融下增加了选择的可能性,当然也会形成客户的分流,这也是传统金融最担心的问题”。

    但是,商业银行优势仍然不可动摇。陆磊认为商业银行的优势在于它的信用和渠道,互联网金融并不会颠覆掉商业银行模式。“如果它不具备吸引力和优势,那么阿里、腾讯为什么要申请银行牌照?”

    对于互联网金融可预见的发展方向,陆磊总结道,“未来将进入大资管时代。传统正规金融跟互联网金融,不见得是对立关系,可能是一种统一融合的关系”。他认为,互联网跨界会迫使正规金融转型升级,衡量自己的比较优势。传统正规金融将来会做出更多的服务外包,它擅长的是渠道、营销和产品设计。而互联网金融公司,则在数据、计算、风险识别上有优势。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冯科以及知名金融观察人士陈宇也分别就互联网金融与房地产、互联网金融趋势发表了主题演讲。


  见新华网: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互联网金融将进入大资管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