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精力激励人基本上是在浪费时间。如果坐在你车上的人是合适的人,他们会自己激励自己。这时真正的问题就变成了:“为了不让他们消极,你应该用什么方法管理团队?”
——吉姆·柯林斯 管理学家
欢迎来到右脑时代
20世纪后半叶,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所谓的“左脑能力”,也就是会计师、律师、工程师所具备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线性思维能力以及制作电子表格的能力。我认为,在21世纪这些能力依然很重要,但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最重要的是右脑能力,即艺术创作能力、共情能力、发明创造能力以及全局思维能力。
这不是在请求商业世界更仁慈、更温和,这是三股强大的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首先,与重复性的大规模生产一样,依靠左脑的重复性白领工作正转移到能以最低成本完成这些工作的地方。比如说,一名多伦多的会计师也许过去从未感受到全球化的影响,但如今,马尼拉的会计师们成了他的竞争对手,他们和他做同样的工作,但薪水只是他的三分之一。
其次,正如20世纪机器取代了我们的体力劳动,在21世纪,软件正取代我们的大脑,至少正取代我们大脑中负责线性思维、遵循规律、推理分析的那一部分。因此,这名多伦多会计师现在还面临来自软件和网站的挑战。这些软件和网页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完成他所做的一些重要工作。
最后,世界各地物质丰富,人们也越来越富裕,他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需求,竞争的商业逻辑也发生了改变。现在最为紧急的不是升级现有逻辑,而是创造一种新的逻辑,这种新逻辑应该能为人们提供一些他们缺失的东西,而且他们也不知道这种东西是自己欠缺的。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右脑的创造、发明和创新能力。
简而言之,现在,企业和个人必须有能力做一些很难由收费低廉的提供商承担、很难简化为几行软件编码的工作,并且,他们必须能提供客户所不具备的东西。虽然传统的左脑技能依然至关重要,但决定谁能领先、谁会落后的是右脑能力。
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大多数领导者都认为:无止境的外在动机是激励人们的最佳方式,他们把这个叫做“胡萝卜大棒”。
然而,世界各地社会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却与这些领导者的观点大相径庭。诚然,传统的激励因素,也就是我所说的“如果–那么”型奖励(“如果你做这个,就能得到那个”),对于很多简单机械的推算型工作很有效,但对于现代经济赖以为生的需要创造力和概念思维能力的复杂右脑工作来说,这些激励因素大多没什么效果。
让我惊讶的是,我预想的大战并没有发生。相反,读者告诉我他们也一直怀疑传统激励因素的效果,只是苦于没有证据,而现在终于有证据了。他们知道,企业有更好的方法来持续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他们有一个又一个的例子说明已经有很多公司采取了不同的激励方式。最重要的是,经济危机对欧美国家的影响比对中国的影响要大得多。人们知道,他们不能再继续使用没有效果的方法,却还在期待出现不一样的结果。他们需要把自己的驱动力系统升级到21世纪的新系统,新系统必需的核心不是胡萝卜加大棒,而是自主、专精和目的。
中国读者也会有类似的反应,也明白转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势在必行。毕竟,中国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非常惊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GDP增长一直在10%左右。中国企业不仅在国内实力强劲,而且在世界各地也是如此,它们重塑了国际商业格局。中国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很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群体,中国的城市每个星期都会有新的面貌,高楼大厦也不断出现在城市的地平线上。
这个疾速驶向未来的国家应该不会依靠从前的激励方式。事实上,中国企业已经打破了传统路线,开始从大规模生产发展到大规模定制,而这种定制模式需要更多的判断力和创造力,其复杂程度更高。它也将根据现有的科学研究成果,开发一个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驱动力系统。
此外,自主、专精和目的是超越国家和语言界限的概念。这些概念不是美国的想法也不是中国的想法,它们是人类的理想。人类的天性决定了他们会寻求对自己命运的掌控权,希望自己引导自己。无论住在上海还是芝加哥,人们都希望能在有意义的工作上有所成就。此外,无论在哪里工作和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想奉献,都想改变世界。科学研究显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最明智的策略就是强调我们的共性。如果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认同我们的观点,必定意义深远,影响广泛。
我们需要一次全面的驱动力升级
假设现在是1995年,你正与一位经济学家坐而论道,她是一位杰出的商学院教授,拥有经济学博士头衔。你对她说:“我这里有一个水晶球,能看到未来,能看到15年后的事实。我想考考你的预测能力。”
她半信半疑,但还是决定迎合你一下。
“我向你描绘两个百科全书,其中一个刚问世,还有一个将在几年内启动。你来预测一下2010年哪一个会比较成功。”
“说来听听。”她说。
“第一个百科全书来自微软。你知道,微软已经是一个大型营利性公司了。随着今年Windows 95的问世,它即将成为划时代的商界巨人。微软会为这个百科全书提供资金支持,它会雇用专业的作者和编辑编撰数千条条目,高薪聘请经理,来监督这个项目的进展,确保项目在规定时间、规定预算内完工;之后微软会销售百科全书光盘,还会销售在线版本。”
“第二个百科全书不是哪个公司的产品,它由数万名以写作和编辑为乐的人共同完成。这些爱好者们不需要任何特别资质就能参与进来。编写这些条目一分钱都得不到,他们必须无偿贡献自己的劳动力,有时一周甚至需要花上20~30个小时。这个百科全书会免费在网上呈现,不向使用者收取任何费用。”
“现在,考虑一下,15年以后会是怎样,”你对这位经济学家说,“我的水晶球预测,2010年这两个百科全书中有一个会成为全球最成功、最受欢迎的百科全书,而另外一个将不复存在。那么,哪个会成功,哪个会失败呢?”
在1995年,我相信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找到一个头脑清醒却不认为第一种模式会成功的经济学家。其他任何结论都很可笑,几乎与她教给学生的每一条商业原则都背道而驰。这就好像是问一个动物学家“猎豹和你比赛200米跑谁会赢”一样,两者之间连实力相当都说不上。
当然,这群由志愿者组成的杂牌军也许能创造出些什么,但他们的产品不可能与一个实力强劲、以利润为导向的公司相抗衡。他们的出发点也都不对:微软是想从产品的成功中获利,而另一个项目的参与者们从一开始就知道成功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东西。最重要的是,微软的作者、编辑和经理都是有报酬的,而另一个项目的贡献者则分文不取。事实上,每次他们放弃做有报酬的工作而选择无偿劳动时,甚至有可能还要花自己的钱。我们的经济学家都不屑于把这种不需要动脑子就能回答的问题放到MBA班的试题中去,这实在太简单了。
但是你知道事情最后的结局如何吗?
2009年10月31日,微软终止了MSN Encarta的服务,其光盘不再销售,在线服务也停止了,16年的服务历史画上了句点。而与此同时,维基百科,也就是第二种模式,却成为全世界最大、最受欢迎的百科全书。投入运行仅仅8年,它已经拥有1 300万条条目,涵盖260多种语言,其中仅英文条目就有300万条。
到底发生了什么?有关人类积极性的普遍观点很难解释这个问题。
胡萝卜大棒的胜利
无论是德西实验中采用的巨型主机、我现在用的iMac,还是你口袋里嗡嗡作响的手机,只要是电脑都有操作系统。你触摸到的硬件和点击的操作程序只是表面,表面之下是包含指令、协议、假定在内的复杂软件层,它们使得这一切流畅运行。我们大部分人对操作系统所知甚少,只在出问题时才会注意到它们:软硬件变得过于庞大复杂,现有的操作系统已经应付不了。随后我们的电脑开始崩溃,我们也抱怨连连。过去,聪明的软件开发商总是对程序小修小补,而现在他们得坐下来写一个从里到外都更好的版本,进行升级。
而社会同样有操作系统。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法律、社会习惯、经济布局位于表层,下面则是有关世界如何运作的指令、协议和假设。在我们的社会系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一系列对人类行为的假设组成的。
人类不只是生物冲动的集合。第一种驱动力依然在起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它不能完全解释我们是谁。我们也有第二种驱动力:寻求奖励,避免惩罚。从这个角度来看,全新的操作系统——驱动力2.0诞生了。当然,其他动物也会对奖励和惩罚做出反应,但事实证明,只有人类能够疏导这种驱动力,并利用它发明了从合同法到便利店等各种新事物。
驾驭第二种驱动力对推进全球经济发展的进程至关重要,近两个世纪尤为如此。回想一下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铁路的使用、电力的普及,技术进步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对较难以感知的革新,尤其是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 温斯洛· 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杰作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泰勒认为,当时的商业运作模式非常随意而没有效率。20世纪初,他发明了被他称做“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的管理方法,这项发明可以看做是专门在驱动力2.0平台上运行的一种“软件”,它很快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管理方法认为,工人就像是复杂机器上的组件。如果他们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做了正确的事情,这台机器就能平稳运转。为了确保这种情况的发生,你仅仅需要奖励你鼓励的行为,惩罚你不鼓励的行为。人们会理性地对这些外部作用力(外在动机)做出反应,他们自身以及整个系统都会得到发展。我们总是认为是煤炭和石油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能量,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胡萝卜大棒也同样为商业引擎添加了燃料。
驱动力2.0系统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它深深地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大多数人几乎都忘记了它的存在。从有记忆开始,我们就围绕其基本假设构建我们的组织和生活。要想提高成绩、提高生产力、鼓励追求卓越,就要奖励好的行为,惩罚坏的行为。
尽管驱动力2.0系统越来越精密,志向也越来越远大,但它却没有让人变得高尚起来。归根结底,它认为人类和马匹没有太大区别,要想让我们朝正确的方向前进,只需在我们面前放个更脆的胡萝卜或者挥舞更锋利的大棒就行了。这个系统在启迪教化上的缺陷通过效率得到了弥补,它运作地很好,直到后来才出现了问题。
20世纪继续向前发展,经济变得越来越复杂,置身其中的人们不得不施展更加精湛的技艺,驱动力2.0系统发挥作用的方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20世纪50年代,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哈利·哈洛在威斯康星大学的学生建立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类行为完全是老鼠般地寻求积极刺激、避免消极刺激的观点提出了质疑。1960年,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教授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把马斯洛的一些观点引入商界,对人的本质是懒惰的、若没有外部奖励或惩罚他们就会安于现状的假设提出了挑战。他说,人有其他更高级的驱动力。如果管理人员和企业领导者尊重这些驱动力,它们就能让企业受益。之后,企业管理进行了一些改进,这部分要归功于麦格雷戈。
对着装的要求不那么严苛了,工作安排也更加灵活了,很多组织机构都在想办法给员工以更多的自主权,帮助他们成长。这些改进弥补了一些不足,但是这也只算得上勉强的改进而不是彻底的升级,姑且算是驱动力2.1吧。
但在21世纪最初的10年里,商业、技术和社会进程徘徊不前,表现欠佳,我们发现这个原本健全的驱动力2.0系统也开始失效了。它经常出人意料地崩溃,迫使我们不得不准备第二套方案以绕开其缺陷。最重要的是,事实证明,它与当代商业的方方面面都不兼容。如果仔细检查这些不兼容的问题,我们就会意识到:这些勉强的升级,这里一个补丁那里一个补丁,根本不能解决问题,我们需要的是一次全面升级。
三大不兼容问题
现在,驱动力2.0系统还是能很好地实现一些功能,它只是非常不稳定,有时候有用,有时候在很多情况下又没有用。了解它的缺陷有助于我们确定哪些部分应该保留,哪些部分在升级的时候应该抛弃。这些故障可以分成三大类,而驱动力2.0系统则与这三个方面不兼容,有时候甚至会与它们完全冲突:我们如何配置我们的行为;我们如何理解我们的行为;我们如何做出我们的行为。
作者简介:趋势专家、《全新思维》作者,畅销书作家,《纽约时报》、《哈佛商业评论》、《快公司》和《连线》杂志撰稿人。
本文节选自《驱动力》
作者: [美] 丹尼尔·平克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湛庐文化
副标题: 在奖励与惩罚都已失效的当下如何焕发人的热情
原作名: Drive: The Surprising Truth about What Motivates Us
译者: 尹碧天
出版年: 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