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9日,“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研究前沿”研讨会在深圳举行。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教授和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出席了研讨会。上海财经大学与腾讯研究院及腾讯业务领域的行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交流讨论。
刘元春校长为课题研讨会致辞,他指出,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在创新驱动战略上取得非常大的成就,走出新质生产力新路径,最为凸显的就是在数字经济上取得了新突破,双方针对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领域的研讨合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他强调要站在国家的战略前沿的高度,为研究当前国家和经济面临的一些核心问题提供支撑,并提出独立思考与解决方案。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林立国、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徐龙炳、经济学院常任副教授喻俊、副教授李双建、曹林谊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
林立国教授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实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必然要求。平台化、模型化和数字化为特征的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可以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来度量,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涵盖了技术进步、制度优化、市场有效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方面的综合作用,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全方位参与生产过程,从而全面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平台型企业,通常也是重大数字技术创新、传播、应用的领导者,对通过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可以通过企业申报的数字专利技术,以及专利技术间的传承和引用关系,来度量数字技术应用以及数字经济发展程度,进而分析数字经济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相关制度建设应聚焦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完善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完善人才使用流动机制,完善协同创新机制。
喻俊副教授认为,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方式和支付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首先,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搜寻产品的顺序不再是随机的,而是由平台推送或者网络搜寻工具来决定;其次,数字经济下消费者的搜寻成本也需要被重新定义:消费者对产品的搜寻成本不再是到店成本,而是更多地表现为准确评估该产品的质量/匹配价值的成本;从商家的角度来看,数字经济的发展赋予了电商更丰富的策略空间:相比传统零售商,电商能够选择更加灵活的定价策略、产品设计和广告策略;最后,数字经济的发展诞生了新的市场参与者。作为新的市场参与者,电商平台的市场策略能同时影响商家和消费者的行为,让市场主体之间的博弈和策略性行为变得更加复杂。结合学术前沿和业界发展趋势,进一步列举了未来相关研究的方向。
李双建副教授主要介绍了数字经济与宏观经济研究进展问题,首先在宏观经济层面给出数字经济的内涵,认为数字经济是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然后,从长期经济增长与短期经济波动两个角度,分析了数字经济在宏观经济中的研究。在长期经济增长方面,数字经济可以直接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促进经济增长,也可以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加产生水平。在短期经济波动方面,数字经济对投资具有正向激励作用,且有助于缓解内源和外源融资约束,并通过供需两端促进融资需求增加。最后,未来的宏观研究和海量数据之间的结合方式可能是整个微观数据的分布和大宏观模型产生的内生分布直接的对应来识别和估计宏观模型。
曹林谊副教授认为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给我国宏观经济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经济时代下,数据要素成为经济生产的一项关键投入。现阶段,我国数字化支付的渗透率较高,已率先进入无现金社会的阶段。相应地,各类数字支付平台承载了支付数据收集和储存的重要任务。为方便整合和管理支付数据,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隐私,我国央行在积极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人民币支付系统DC/EP。由央行负责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并收集和管理系统内产生的所有交易数据。而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持有牌照的金融机构处在第二层,负责数字人民币账户的日常运营。由于其数字化的特性,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流通和追踪相较纸币更加方便,有助于国家施行更加精准的货币政策。又由于其可编程的特性,数字人民币也可被应用在精准补贴等财政转移支付上。在不远的将来,相信数字人民币会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国宏观经济治理提供全新的工具和手段。
徐龙炳教授最后介绍了上海财经大学学科发展情况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成立的背景,研究院协同经、管、法、文、理、工多学科发展,汇聚全校研究力量,积极对接政府、企业、学界等多方资源,倾力打造综合性高端智库平台,并期待两家智库未来加强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相关的研究合作。
腾讯研究院及相关业务领域的行业专家,就微信生态、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低空经济、出海战略、青年就业、科技伦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典型案例,进行了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