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办公:创造另一种“在场”

作者
司  晓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研究院院长

我日常工作地是在深圳,前些天疫情严重的时候,我们也远程办公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直观上感觉,远程办公期间,跟家人的相处时间变多了,不用通勤了,用在工作上的时间更多了。各类在线工具的存在,像企业微信、腾讯会议、在线文档这样的产品,让我们即便是在居家的状态下也能维持比较高的工作效率。

但是远程办公同样也还有许多问题。比如在腾讯研究院近期组织的T-ask调研中发现的,有超过一半人觉得远程办公让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混淆了,同样,也有很多人觉得,与其他同事的沟通不方便了。

确实如此,办公室不仅仅是实施工作的场所,也是形成社会关系的场域,它扮演着让身在其中的人进行沟通、交流、进而社会化的角色。虽然数字化工具可以实现无延时对话,让远程的信息沟通不再是难题,但这种沟通终究是缺乏“临场感”的。很多时候,你只有肉身在场,去连接,去接触,去感受,并且在与其他人的直接交流中,才能迸发出灵感和想法。线上的一条语音,远不如线下拍一拍肩膀、面对面交谈。这不仅仅是效率的问题。

沃尔特·本雅明曾经提到一个概念,就是近距离在场能够产生“灵韵”,至少从目前来讲,数字技术还模拟不了这种灵韵。所以未来的远程办公是什么样子的,同样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也充满想象空间。我在年初的腾讯科技向善创新周做过一次分享,提出了人通过技术实现连接的三个阶段:离线、在线、在场。目前的远程办公显然处于“在线”的阶段,站在这个节点,往前看,互联网带来的变革尚未发生,人们处在离线状态,是技术实现了从离线向在线的转变;往后看,以元宇宙为代表的,在虚拟空间构建仿真世界,或者在现实世界做虚拟增强,这样的技术演进方向追求“在场”,实现真正的临场感。

就是这个阶段,给远程办公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Facebook推出的办公产品 Horizon Workrooms,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办公场所,我们可以通过VR设备接入,用虚拟形象与其他人互动,这样就部分实现了线下办公的“临场感”。当然,现在我们还只能看到对方的形象,或许总有一天,我们能够触摸到彼此,感受到对方的鼻息,把远程办公“还原”成现场办公。

同时,元宇宙也是一系列技术经过渐进式发展,涌现出来的新现象,比如传感技术、AIGC、仿真引擎,而不是某一单项技术促成的结果。远程办公其实也一样,把远程办公拆分来看,它也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包括数字化工具,配套的管理措施与工作制度,以及理念层面的工作伦理与职场文化。现在有的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但也有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举这个例子是想说,远程办公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过程。我们要先看这些底层条件是否已经发展成熟,再去讨论远程办公是不是未来。

国外公司的实践,比如Google、Meta,已经或多或少地证明了,远程办公不只是疫情时期的权宜之计,它很可能会与现场办公模式并存,成为主要的工作模式之一。我们需要认识到,远程办公不仅仅是换了一个工作地点那么简单,很可能意味着工作范式的全方位变革。及时转变观念,积极推进应用层面、工作制度层面的探索,或许才是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希望不久之后,我们能够像接受线上研讨会一样,把远程办公当作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