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1 月 11 日,腾讯研究院、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联合主办的“ 腾讯科技向善创新周 ”召开。 社会人类学家项飙 在大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
项飙在演讲中提出,我们似乎正在进入到一个“社会型市场”之中,而人的“关联性”,也正成为一种基本语法。 与去年一样,他也向科技界、研究界的朋友,提出了三个问题。
大家好,我是项飙,非常高兴再一次参加腾讯科技向善年度会议。 去年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个会议,我提出了三个问题,得到了一些读者的不同意见,对我非常有启发。
在今年,我想再提出三个不一样的问题。 这是我最近在思考,同时也很可能会影响到我未来一段时间基本研究主题和研究框架的三个问题。 非常希望听到大家的反馈,特别是科技界的反馈: 第一,究竟这些问题是不是靠谱,符合不符合现实? 第二,这三个问题有没有生命力,是否能够引导我们进一步地有效思考?
第一个问题:
我们在进入一个“社会型市场”吗?
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是不是进入了一个所谓“社会市场”的历史阶段?
如果说20世纪我们主要考虑的是怎样去避免一个“市场社会”,我想,21世纪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一个“社会市场”的出现。
“市场社会”或者说“市场型社会”,意味着我们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亲友、爱情都被组织到一个市场的原则下面来,所以出现大规模的商品化趋向; 而“社会市场”或者说“社会型市场”在一定意义上是相反的,它是把整个市场变成了社会本身。
比方说,你在交友软件上,你要找的是真心的朋友、真心的爱人,也是纯真的爱情。 但是,你怎么去找? 在找的过程当中,依靠的是这些社交媒体,是商业性渠道,然后在寻找的过程当中——不管你是有意的,还是你意识不到、但是算法通过各种各样的指标、加权数等等为你做的,我对这些细节不懂——这个行动过程它又是一个高度商业化的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友情本身是被商品化了的。
所以,“社会型市场”的意思,不是把一些人、社会关系变成商品,而是相反——它是要营造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它是要鼓励社会关系的出现,然后把它作为一个盈利的来源。 这是第一个问题,关于“社会型市场”的概念。
第二个问题:
人的关联性,在变成经济和社会的基本语法吗?
我的第二个问题是,如果确实有这么一个趋势的话,那究竟它背后的一个关键是什么? 或者说,社会型市场的一个微观构造、微观基础是什么?
我在想,人的“关联性”是不是今天社会型市场里面的一个微观构造基础,或者说一个新的“黄金”或者新的“石油”? 很多人都说“数据是新的石油”,我对这个说法一直不太明白,因为数据它当然是大型平台公司、网络公司的基础,但究竟这个数据本身是不是直接产生效益呢? 是不是人的关联性其实比数据更重要?
第一,数据是怎么来的? 大的数据并不是一个抽象的、经过推算形成的。 大的数据,它正是要从每一个个体上面进行抽取。 所以,它如果不形成人的关联性——这里的关联性是指人和平台、人和计算机服务中心,就是获取数据的这个计算机运算中心之间的联系——如果没有这么一条条无数的、细微的管道,那么不可能有大数据的形成。
第二,大数据形成之后有什么用? 大数据形成之后,它一定要有反馈,一定要盯准你、然后有针对性地对你进行投放信息,跟踪你的行为,甚至改变你的选择、你的意识等等。 那么在这个时候,它所需要的也是这个关联性,也是数据中心和你个体之间的联系。
所谓的“关联性”,跟社会关系不太一样。 我把“关联性”定义为一个被抽象了的、被信息化的、同时又可以被第三方管理的社会关系。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以前研究劳务输出中介,这跟平台公司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有分析意义上的借鉴意义。 我们知道,资方和劳动者的双边雇佣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普遍存在的社会关系。 但我们现在看到,随着劳务派遣业的兴起,特别是在跨国劳务流动过程当中,原本双边的劳务关系、雇佣关系就被转化为一系列更加复杂的关联性——劳动者和雇主不直接签订劳务合同,而是各自和劳务派遣公司这个第三方签订一个短期的、甚至有时是即刻的、一个单子签一次这样的所谓“商业服务合同”。
现在就有一个新的问题,即这个劳务派出中介怎么样去控制这个劳动者? 因为雇主希望派出机构这个中介能够控制劳动者。 所以,劳务派出中介又通过营造或者利用其他一系列关系来控制劳动者。 比方说,它会让一小组劳动者形成一个所谓“连坐”的小组,如果一个劳动者不守纪律的话,那其他的劳动者都可能会被惩罚,所以他们要互相监督。 在跨国劳务输出的过程当中,有的中介甚至会要求劳动者的家庭写保证书,来担保他们的孩子 (当然是成年的孩子) 在国外会遵守劳动纪律。
这就意味着,原来双边的雇佣关系,被替换成了一个由第三方来管理的一种关联性; 同时,第三方又把这一组关系放到另外一系列的关系里面来,比方说它利用群体压力、家庭关系来控制,所以,原来相对简单的双边关系被转化成一系列的关联性。
很多金融产品之所以能不断延伸,其实就是把这种关联性不断地复杂化。 比如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把按揭关系、债务关系打包,把很多债务关系组合在一起,然后将其卖给第三方或者是第四方。 这就是关联性,那么今天我们的平台经济、电子经济是不是主要是在靠这种关联性在盈利?
这就引到第三个问题,这些关联性究竟是怎么营造出来的? 究竟是怎么在人、技术和组织——包括公司和各种中介组织——互动过程当中形成了这种关联性? 这个关联性对我们原来理解的那个社会关系又意味着什么?
区块链是一个例子。 区块链可以理解为就是一种关联性,它将原来人和人的关联性通过技术手段组织在一起。 那区块链有什么好处呢? 据说好处之一就是互相之间不需要信任了。 我们原来那种人和人基于一种社会价值基础上的信任不被需要了,因为技术已经对你的关联性进行这样的一个设计,以至于你在技术上不可能违规。
那似乎就不需要有社会关系,一切都可以通过技术形成的关联性进行运作,整个社会就变成了一个由技术构成的关联性的集合体。 这对于我们“人”来讲,究竟意味着什么?
所以我今天主要是提出这三个问题: 第一,我们是在进入一个“社会型市场”吗? 第二,人的关联性正变成一个我们今天经济和社会形成的基本语法吗? 第三,这对我们人作为主体以及我们人的社会关系又意味着什么?
我非常希望听到各位,特别是科技界、研究界朋友们的反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