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事件从突如其来的爆发到当前的常态化,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防疫健康码、在线政务服务、在线医疗、在线教育、远程办公、云上展会以及无接触快递配送等各种数字化应用,在城市的疫情监测、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2021年5月、7月和10月,我国广东、河南、山西多地遭遇严重洪涝灾害,部分城市运转近乎停摆。7月,欧洲的德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等多个国家也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其中德国的洪水被称为是“百年一遇”。9月,美国东北部飓风“艾达”引发了暴雨洪水灾害,纽约市降水量达当地“500年一遇”的标准。
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等突发事件,给全球城市的治理和发展带来高度不确定性,而在不确定性中开展城市治理将成为常态。世界气象组织(WMO)《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中指出,2020年全球气候变化指标和影响进一步恶化。2021年8月4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报告认为,气候系统变暖仍在持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进一步加剧。面对常态化的不确定性,城市如何更具韧性、更加敏捷应对?而相关的数字技术、资源、工具、设施、应用又如何满足上述需求?带着上述思考,我们升级了WeCity未来城市的四大数字技术供给能力,力求打造更“轻”的城市数字化转型路径。

城市数字化转型新趋势对WeCity提出了新要求

何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目前不同机构有不同定义。腾讯研究院认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是基于数字化理念和思维,通过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支持城市空间形态、治理模式、服务模式、产业模式的整体转变,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运行效率、生活品质、经济活力,满足人在当前和未来对城市价值的全场景需求。

WeCity未来城市作为“以人为中心”、兼顾治理和增长的城市发展模式,在2019年提出伊始,我们就认为数字时代下的城市发展,远不仅限于将技术应用于城市,而是数字科技全面融入城市发展血液的一种质变。

根据腾讯研究院、腾讯云《数字化转型指数报告2021》,我国整体数字化转型指数持续走高,2021年一季度同比增长207.4%,一线城市数字化规模最大,三四线城市数字化增速最快。城市数字化转型正在呈现三个重要趋势:

第一,数实混合治理要求高效能、强韧性的数字系统支撑。根据IDC预测,到2025年30%的城市将使用IoT、AI、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来进行数实混合的关键设施管理和服务提供。数字混合治理将成为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例如依托城市物联感知“神经元”和基层治理人员巡查结合来实时发现问题、上报问题,基于不同场景、不同类型数据汇聚分析支持管理人员精准研判城市事件,通过决策者大屏、管理人员PC、基层人员手机实时联动开展突发事件处置,在物流、零售、远程医疗、在线娱乐等更多领域为市民提供便捷的“非接触式”服务等等。在此趋势下,数字系统需要更高效的支持城市数字空间、实体空间、社会空间融合,更快捷的响应城市复杂系统各类不确定性变化,更无缝的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连接。

第二,都市圈数字化要求跨域互操作的平台支撑能力。新冠肺炎疫情下,跨城市的健康码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成为必要手段。从全球范围来看,城市群、都市圈已经成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普遍形态,我国“十四五”期间将“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提高1小时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随着城市间要素流动不断增强,城市需要更标准化、可互操作的城市级数字化平台,支持城市间的数据流动和跨域治理、服务通办、生活同城、产业融城。

第三,绿色生态导向要求集约低碳的数字化服务能力。碳达峰与碳中和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一方面,数字化需要支持城市的绿色化发展,例如要实现在线办公、医疗、教育及在线碳交易、碳监测等,助力生活、生产、环境低碳化;另一方面,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本身也受绿色化约束,例如要减少城市内物联网、云等设备、工具、平台的重复建设,促进设施之间连接互通和城市范围内共享使用,积极探索通过AI等技术实现数据中心、5G基站等城市信息基础设施自身的低碳化。

 

WeCity升级四大能力,支持城市敏捷进化

图1 WeCity升级内容概览

作为“WeCity未来城市”的核心价值观,WeCity 1.0所提出的“市民即用户”、“连接即服务”、“数字即空间”与“城市即平台”奠定了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底层思维框架,WeCity 2.0“新空间”、“新治理”与“新服务”则体现了技术演进趋势、城市进化规律与制度变革逻辑三者共同作用下的城市数字化转型核心任务。

在城市数字化转型新要求的驱动下,作为进化升级方向,“WeCity未来城市”鼓励城市多元主体共同把底座筑厚、把应用做轻、把场景拓富、把连接加深,从而为不同规模的城市升级提供数字化的工具箱、资源池和连接器,增强城市应对不确定性事件的治理韧性,并支持构建全社会参与的治理体系。

第一,共建厚底座。厚底座即未来城市开放操作系统(WeCityOS),是城市数字化体系的核心中枢,连接和管理城市范围内软硬件数字资源,并为负责城市数字化建设和运营的各类用户提供一体化、便捷化的数字操作环境。

图2 未来城市开放操作系统(WeCityOS)的定位

与计算机系统中操作系统定位类似,WeCityOS对下统一组织和连接城市范围内通信网络、数据、建筑部件、交通设施、安防设施、市政设施等要素,对上动态支撑城市产业、服务、治理领域各类数字化应用场景的构建和运行,其目标是最大限度减少不同部门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的重复投资,提高城市内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和城市间数字平台的互联互通性,并最大程度支持数字化应用构建主体只需要聚焦于对城市多样化需求的快速响应。

图3 未来城市开放操作系统(WeCityOS)的组成

WeCityOS包含城市云基础设施、城市数字引擎、行业能力支撑三个层次能力,其中:城市云基础设施负责提供城市级全局计算、连接、安全等能力;城市数字引擎在城市云基础之上提供大量的城市级应用构建、数据处理和数字孪生等支撑工具;行业能力支撑在城市云、城市数字引擎基础上,提供一系列可复用的行业或领域数字化功能模块资源,以微服务方式支持高效快捷的数字化应用开发。

第二,共创轻应用。在WeCityOS的“搭积木式”微搭技术支持下,面对城市突发事件治理、基层社区治理等需求,可以实现云原生应用的个性化快敏捷搭建和迭代,支持众包化的城市数字化创新,使企业、政府、个人、科研院所、高校等生态主体均可根据自身能力优势进行开发创新,并针对城市运行的突发性、即时性需求高效开发出简单易用、即插即用的轻应用,轻松嵌入城市交通、安全、文旅、教育等不同场景。

例如2020年春节疫情防控升级的约50天里,超过100个政务小程序火速上线,有效助力全国超过300个城市战“疫”,体现了轻应用的快响应能力;上海市2021年上线“一网统管”轻应用赋能中心,为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提供了轻应用开发需求的敏捷开发、成果共享平台,目前已上线运行超过200款轻应用,包括防疫管控、营商管理、协同办公、联勤联动、民生服务等,通过政府、企业联合创新,为城市治理数字化“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多样答题思路。

第三,共拓富场景。随着线上与线下、真实与虚拟之间的映射、互动、切换更加顺滑,数字空间呈现出自主进化能力与“生物性”,将进一步深度改变城市实体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组织方式。新技术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和丰富,城市产业、服务、治理方面将会出现更多样化的数据驱动型跨系统应用和超级应用,以解决城市复杂系统问题。

例如网络社群在疫情期间人们出行受限的情况下即成为日常生活采购和邻里互助的重要载体,也支持实现了捐助物资的跨区域调运和分配,这种社会自发的数实混合、去中心化的新型分布式协作治理场景,有望与政府为主推动的传统中心化的治理场景相结合,成为新的社会治理模式。无独有偶,2021年7月的郑州特大暴雨救援中,2天之内,由市民自发编辑的《待救援人员信息》共享文档更新超过 450 个版本,浏览量超过 250 万次,与此联动,“抗汛互助信息共享服务”小程序、互助地图等迅速上线和迭代完善,支持了从C端到B、G端数实混合救援场景的敏捷协作创新。

第四,共筑深连接。“深连接”的本质是基于数据共享与用户画像的精准化、定制化的数字服务供给通道。通过发挥C端服务和触达能力,以丰富的交互入口、交互方式和终端应用去联动B端、G端,高效对接需求与服务;同时,支持市民、家庭、社区、企业、园区、街道、城市、都市圈的网状交互式连接,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连接方式相结合,促进政府开放、企业创新和市民参与,实现“人-产-城”联动发展模式,重申“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理念。

例如,新冠肺炎疫下,线上会议、远程课堂等远程连接方式打破了物理区隔,有效助力了复工、复产;通过企业微信政务版与个人微信连接互通,帮助基层政府开展返乡人员的“网格化管理”,实现对返乡人员的最大覆盖;马连洼街道的兰园社区、梅园社区等WeCity未来社区,通过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居民信息分享、互动交流、意见反馈等应用,搭建了街道、社区、居民之间高效沟通和共治共享的桥梁。在郑州特大暴雨救援中,政府内部应急部门上下级和同级之间“内-内”连接,政府内部和社会救援力量及受困群众之间“内-外”连接,社会救援力量、受困群众之间“外-外”互助连接,三个连接叠加,为全社会共同“参与”救援搭建了桥梁,也为城市构建多主体协同的韧性治理模式积累了经验。

 

灵活多样的WeCity建设和运营模式

过去的城市数字化建设中,不同领域的数字化应用往往均会从后台到前端进行完整开发,并各自运维和运营,存在成本高、效率低、互通难的问题。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推动政务信息化共建共用”,并具体提出了“集约”、“快速迭代”、“快速部署”、“弹性扩展”等要求。此次WeCity升级四大能力,将支持城市在上述要求约束下,首先从以政府为主体的数字化转型项目切入,并逐步推广到更多政府与社会合作共建的数字化应用构建之中。由于各个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基础不同、需求不同,用一套建设和运营模式难以满足各类需求,因此,WeCity支持三种建设和运营方式:

图4 WeCity建设运营三类模式

第一,全集约模式。城市数字化转型可先整合构建完整的未来城市开放操作系统WeCityOS,即统一的城市云基础设施、城市数字引擎、行业能力支撑,最大化的实现城市共性数字基础设施、数据、技术能力、行业应用组建的一体化建设和全域共享,在此基础上支撑城市治理、服务、产业等各类业务应用场景的低代码敏捷构建。

第二,融合支撑模式。城市数字化转型中,首先整合现有分散的数字基础设施资源和构建统一的城市云基础设施、城市数字引擎,在统一的基础设施、数据和技术能力基础上,支撑城市治理、服务、产业等各类业务应用结合行业或领域特色来进行应用开发。

第三,资源统筹模式。城市数字化转型中,首先整合现有分散的数字基础设施资源和构建统一的城市云基础设施,支撑城市根据治理、服务、产业等各类业务应用需求来构建行业或领域特色的数智、孪生和应用支撑类平台及开发业务应用。

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在数字技术融合供给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中不断进化,因此,城市数字化转型也是长期和持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好的把握城市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明晰城市长、中、短期发展方向,科学规划好城市数字化转型路径,在数字技术应用与机制流程变革双轮驱动的基础上,通过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结合的方式循序渐进推进,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温度、精度、韧性,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