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正在为非遗保护创造更多可能性

|科技向善 作者:孙怡 2021-09-10

 

​作者

孙怡、刘子瑄    腾讯研究院

 

 

 

非遗保护的数字时代语境

回顾非遗保护的历史,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以下简称《公约》) 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1] 。 2004年我国正式加入《公约》,拉开非遗保护工作序幕,并于2005年建立起“国家+省+市+县”4级保护体系。 [2] 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为我国第一个入选项目 [3] 。 历经二十年努力,截至2020年我国已有42个项目 (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册)[4] ,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截至2021年已有1557项 [5] ,代表性传承人3068人 [6]

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非遗,就是保护文化DNA已成为社会共识。
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来看,除了塑造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身份,非遗保护也有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指出“确认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特性。 认识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对其加以珍爱和维护” [7] 。 因此,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对促进人类文化繁荣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社会向善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全球已经步入数字社会,不可逆的数字化浪潮,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基本面。 诸多非遗项目在当代社会面临濒危、失传,亟待进行抢救性保护; 同时未来新一代的非遗传承人和更广泛的非遗受众群体,都将成为互联网网生一代“数字原住民”,非遗的传统文化形态如何进一步融入现代化的话语表达体系,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非遗承载的文化精神内涵如何由表及里,融入更多年轻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认同,成为思考数字技术助力非遗保护的时代语境。
 

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典型路径

从感知、认同到参与,数字化助力非遗传播与时代共振

“从标杆到长尾”的系统性保护。 基于短视频、游戏等流量红利平台,不仅能够助力非遗代表性项目破圈,而且也为更多长尾化的非遗项目带来展示和传播渠道,原本一些鲜少有人了解的非遗项目,通过平台走入公众的视野,甚至引发“非遗热潮”,由此带来的电商销售等市场化路径,也为非遗传承人的生计发展拓展了方式。 短视频平台例如腾讯看点、微信视频号、抖音与快手等都在这方面进行探索。 其中腾讯看点内非遗内容已覆盖国家级非遗项目的77%,非遗内容的月曝光总量超过5.5亿 [8] 。 《天涯明月刀》作为国风游戏,自2017年起开始游戏+非遗融合探索之路,截至现在已合作包括木版画、苏绣、云锦、花丝镶嵌、曲阳石雕等20种非遗。

“从在线到到场”的体验式创新。 2020年新冠肺炎推动文化产业虚实结构“肉眼可见”地发生重构,引发“云上文化”的数字文化消费热潮。 当前基于游戏、小程序等数字应用,用户在虚拟空间中实现非遗体验线上化,同时VR、AR、全息影像等技术进一步加深虚实空间的连接,前沿科技+非遗传播也成为探索的典型应用,有望为非遗体验带来从“在线”到“到场”的感知力重塑。

例如腾讯打造“老家河南 黄河之旅”小程序,以河南九地非遗为切入点,用户通过访问非遗数字馆小程序可在线“探索”河南非遗地图,了解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文化符号“云游”河南,并在“传习”模块中学习非遗知识,在“礼物”版块购买河南非遗文创产品。 游戏王者荣耀里面的角色上官婉儿就曾成功“拜师”越剧名家茅威涛,通过动作捕捉技术成为国内首位虚拟越剧演员,还借助全息影像技术在浙江小百花越剧场的舞台上演绎《梁祝》经典选段《回十八》 [9]

“从传递到共创”的参与性认同。 数字时代大众消费者不再是单向接受与被动了解非遗知识,而是通过创新性的数字化传播与交互方式,以更贴合当前用户审美和生活方式,感知、认同非遗,进而自发地参与非遗保护实践。 例如2018年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支持下,腾讯公益联合ELLE时尚杂志和天天P图,共同制作“非遗代言人H5”于腾讯99公益日发布。 用户进入H5后可观看真人实景的非遗视频,并选择以苗绣、雕版印刷、京剧、景泰蓝、北京风筝、扎染六项非遗为元素所打造的服饰,使用视频换脸技术后生成杂志封面“非遗代言人”,同时可参与公益活动为非遗项目进行募捐 [10] 。 通过用户的共创参与,激发具有公益属性和文化属性的非遗保护认同感与责任感。

 

秉持“以人为本”,数字化赋能非遗传承人和教育创新

非遗作为人类实践的产物,非遗的非物质特性决定核心主体——技艺只能通过持有者本人日积月累的学习和生产实践习得 [11] 。 因此非遗保护是以人为核心,首要是传承人。 数字时代改变非遗传播的受众和渠道,而且非遗传承人作为数字时代的“弱势群体” (据数据显示第五批国家级项目代表性的1082位传承人的平均年龄为63.29岁 [12]) ,普遍与年轻的受众间存在“数字鸿沟”,对于非遗传承人的数字技能提升成为在数字时代语境下的新命题。

例如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中国传媒大学与微信共同开启“非遗薪火计划”,邀请传承人入驻微信号,并且开展短视频传播力提升项目,帮助传承人更好的适应数字语境,打造短视频并且获得有效传播。 同时,结合视频号直播等方式,帮助非遗传承人在文化价值传播的同时,开发非遗市场价值 [13]

除了关注非遗传承人,非遗的教育普及也与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身份认同与民族自信感尤为休戚相关,数字内容产品正在探索“寓教于乐”的非遗教育创新路径。 例如人民网与QQ合作的公益小游戏《我是非遗传承人》,以国家层面的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为重点,展示四川凉山等十个地区涵盖国家级贫困县的50个非遗项目 [14] 。 功能游戏《雁丘陵》中,玩家将会了解到包括投壶、汝窑、传统皮影戏等在内的非遗知识 [15]

 

文化要素化转化,数字化助力非遗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腾讯研究院发布的《文化科技融合2021,迈入数字文化经济时代》报告指出,文化要素化作为数字文化经济最为显著的特征,主要是指数字技术助力文化资源转化为数据资产形态的生产要素,注入更多行业的生产要素之中,从而打破文化产业边界,推动文化要素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不仅能够延展文化产业链条,而且可形成实体经济新的价值空间,形成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实体产业融合的产业链条。

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进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通知》,全面推进非遗扶贫工作,实施范围从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拓展至全国包含国家级贫困县的省份。 [16] 数字技术能够进一步打通非遗+扶贫及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例如腾讯光子工作室群联合发起文创项目,将重庆市彭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手艺人作为国宝手艺传承人,结合长信宫灯等国宝进行产品再创,以唤醒大家对于非遗保护的关注,扩大乡村文旅知名度,帮助贫困手艺人群体增收致富 [17] 。 游戏《天涯明月刀》则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合作,于湘西芙蓉镇实体落地游戏场景“天衣别院”。 玩家可前往主题景区现场体验扎染、挑花、西兰卡普等湘西特色的非遗技艺 [18]

 

讲好中国故事,数字化推动非遗国际传播

2021年在《“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从2025年到2035年,“非遗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新目标。 在未来的数字世界中,虚拟与现实进一步叠加拟合,科技本身的超级连接正通过数据、应用、内容、服务、产品等具化形态实现虚拟世界里的“新全球化”。 依托于互联网载体的数字文化内容全球传播,开辟全球文化交流互鉴的新路径。 当前数字文化出海,以网络游戏、网络文学呈现出强劲走势,网络动漫、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直播、短视频等多元化形式新兴发展,正在构建中国文化的新话语表达体系。 在这种数字文明建设中,以非遗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应该发挥、能够发挥强大作用力。

例如游戏《天涯明月刀》中带有非遗元素的经典华服设计,曾受邀参加纽约时装周举办“虚拟时尚”特展、前往巴黎时装周展示经由非遗传承人匠心打造的实体华服,借助游戏品牌将非遗之美推广到全球舞台。

展望未来,非遗数字化保护的思考

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非遗保护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性,但数字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非遗数字化保护的进程中,也需要探索数字技术和非遗之间的平衡,以实现更好的非遗保护目标。

大众传播与专业传承的平衡。 数字技术以更加适合当代年轻人内容消费习惯、审美偏好的方式进行大众传播和普及。 虽然提供流量平台,降低传播门槛,但要也避免随之而来的传播主体泛化,传播内容停留在表象传播、传播数字化形式进行架空创新等,为受众带来理解偏差。

传统保护和创新活化的平衡。 我国对非遗保护的工作指导方针强调“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因此原真性保护是非遗保护工作的核心,而活化创新是在此基础上的理解和延续。

如以古琴为例,古琴语言讲究虚实结合,古琴的节奏、散板和气息之间的关系,带来深邃的音质、悠长的韵味和文人性的审美,皆是古琴带给观众的文化体验,也是其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独到之处 [19] 。 如若数字化与非遗的结合未能把握“文化内核”,在此基础上的活化创新就难以避免走向异化的道路,从而失去其独特的表达特性与文化内涵。

在主要依靠传承人来进行非遗原真性保护的同时,也需要更多从业者、跨界者探索数字化、市场化的创新,为更多传承人、从业者带来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也能够触及更多群体尤其是青年群体对非遗的关注,吸引其投入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 唯此,非遗方能在不断地尝试与探索中找到适应新时代话语体系的表达方式与生存方式,超越时空的界限,让数字技术真正助力非遗保护与延续。

 

 

注释:

 

 

[1]UNESCO. 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2003)[EB/OL]. 2003-10-17[2021-8-28]. http://www.unesco.org/culture/ich/en/convention.

[2]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强我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EB/OL]. 2005-3-26[2021-8-28].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08-03/28/content_5937.htm.

[3]注: 昆曲于2001年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8年被纳入《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 

[4]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 [EB/OL]. [2021-8-26]. http://www.ihchina.cn/chinadirectory.html#target1

[5]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EB/OL]. [2021-8-28]. http://www.ihchina.cn/project#target1.

[6]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EB/OL]. [2021-8-28].http://www.ihchina.cn/representative#target1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2005)[EB/OL]. [2021-8-28]. http://www.ihchina.cn/Article/Index/detail?id=15716.

[8]中国青年网. 腾讯看点发起“非遗正青春”主题活动 让古老非遗走入年轻人的生活[EB/OL]. 2021-06-16[2021-8-28].

https://focu.youth.cn/mobile/detailid=Ye6y30XlmbkL9oxwAjJd1PREzYECw7gMQE2nZKW8RNpvPrqzB5.

[9]光明日报. 上官婉儿“拜师”茅威涛 《王者荣耀》演绎越剧百年蝶变[EB/OL]. 2019-10-23 [2021-8-28]. https://news.gmw.cn/2019-10/23/content_33258369.htm.

[10]腾讯公益. 把非遗文化“穿在身上”,99公益日一起“捐美丽”[EB/OL]. 2018-09-04[2021-8-28]. https://gongyi.qq.com/a/20180904/094298.htm.

[11]王文章. 把握非遗规律,坚持守正创新[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01):15-18.

[12]韩业庭.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新增1082人 [N]. 光明日报, 2018-05-17(09).

[1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非遗迈入全民数字化传播时代 中国传媒大学与腾讯微信共同启动“非遗薪火计划”[EB/OL]. 2020-11-04[2021-8-21]. http://www.ihchina.cn/Article/Index/detail?id=21847.

[14]人民网. “非遗扶贫”公益小游戏上线 邀你来当非遗传承人[EB/OL]. 2019-10-17[2021-8-2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7597863964607350&wfr=spider&for=pc.

[15]文旅中国. 融合传统文化,从经典中取材,腾讯多款功能游戏面世[EB/OL]. 2021-5-17[2021-8-28]. https://new.qq.com/omn/20210517/20210517A04PQL00.html.

[16]文旅之声. 非遗助力扶贫激发内生动力[EB/OL]. 2021-3-2[2021-8-28]. https://mp.weixin.qq.com/s/cuO3qJNP7jAbocb38l2GSQ.

[17]中国科技网. 互联网+文化旅游,“藏宝人计划”文创项目启动[EB/OL]. 2021-05-20 [2021-8-28]. http://m.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1-05/20/content_1134768.shtml.

[18]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天涯明月刀》全国首个实体家园“天衣别院”落户芙蓉镇打造湖南“游戏+旅游”文旅融合新标杆[EB/OL]. 2021-06-24[2021-8-28]. http://whhlyt.hunan.gov.cn/whhlyt/news/gzdt/202106/t20210624_19788370.html.

[19]注: 观点来源于古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林晨

 

 

 

文章写作过程中受到以下专家指导,特此致谢:
杨红 中国传媒大学非遗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林晨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古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王爽、岳冰 腾讯互动娱乐平台营销部
眭一帆 腾讯互动娱乐北极光市场中心 
前沿杂志
互联网前沿61

2022年,从引爆AI作画领域的DALL-E 2、Stable Diffusion等AI模型,到以ChatGPT为代表的接近人类水平的对话机器人,AIGC不断刷爆网络,其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2023-05-12

全站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