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我从赫尔辛基向大家问好。 ”
这声问候,来自与北京相隔6300公里的赫尔辛基 (Helsinki) 。 赫尔辛基是芬兰的首都和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举世闻名的科技之城。
而发出这声问候的,是这座城市的市长Jan Vapaavuori。 在芬兰政界从政多年后,他于2017年6月成为首任政治选举出的赫尔辛基市长。
对话的另一方,是腾讯首席探索官、高级执行副总裁网大为 (David Wallerstein) 。
这是“腾讯对话·Tencent Dialogue”科技世界观系列的第四期节目。 腾讯对话由腾讯研究院与腾讯新闻共同搭建,是一个面向公众、行业与世界的对话平台。 正如本期对话主持人蔡雄山所说,这是一个向这个时代的伟大头脑学习的地方。
此刻是北京时间下午2时整,赫尔辛基时间慢五个小时,是早上9点。
一位是全球闻名的科技之城的市长,一位是腾讯公司的首席探索官,这样的搭配难免让人好奇: 双方到底会聊些什么呢?
这期对话的主题是“城市与科技企业的碳中和之路”。 随着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加剧,国际社会已经为实现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采取了广泛的行动。 中国同样进行了长远布局,设定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作为欧洲城市中可持续发展的先驱,赫尔辛基在此领域有着独特的经验,这些做法对其他城市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这也是本次腾讯对话选择赫尔辛基的原因。
此前,作为市长的Jan Vapaavuori提出了一项战略,旨在将赫尔辛基打造成“世界上功能性最强的城市” (the most functional city in the world) ,关注可持续增长、数字化、全球问题的解决以及为幸福生活创造最佳条件。
“一座城市最重要的使命是为幸福生活创造最好的条件。 ” (The most important mission a city can have is to create best possible conditions for happy life.) Jan Vapaavuori这样表述自己对城市使命的衡量标准。
正是秉持着这种理念,赫尔辛基在各种国际比较中排名靠前,虽然从人口数量而言,不及中国的小型城市,但这座城市一直被评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也是全球幸福感最高的城市。
赫尔辛基确立了2035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事实上,我想 (这个目标) 会提前几年达成。 ”Jan Vapaavuori补充说,“实际上就在前不久,我们决定提前计划两年,关闭赫尔辛基市的一座燃煤电厂。 原计划在2024年底前关停,而现在我们将在2023年4月1日前完成。 ”
腾讯也在碳中和方面着力颇多。 1月12日,腾讯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积极响应我国的碳中和目标,并且已经获得了一些实践成果。 而网大为本人,也长期致力于关注FEW (食物、能源和水) 的问题,身体力行地推动多方合作,探索技术在能源革命方面的潜力。
可以说,这不仅是赫尔辛基市长与腾讯首席探索官的一次对话,也是一座科技城市与一家科技公司的一场深度交流,更是关于碳中和、能源保护这些世界性议题的经验互通与共同探讨。 这次对话,深入探讨了城市和科技公司在进行能源保护时所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实现路径。
在走向碳中和的路上,城市如何解决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张力?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能源革命中的潜力如何被真正释放?
赫尔辛基市长给其他城市的市长提出哪些建议?
到目前为止,赫尔辛基在碳中和方面的表现令人瞩目。 截至2021年,赫尔辛基已经减排大约30%,人均排放已减少超越40%。 这些成绩的达成,在城市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经济增长和碳中和之间的关系,确实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 毕竟多年之前,在国内推行一系列环保举措之时,如何做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平衡,就是社会所讨论的话题。 同样,有很多人担心,搞碳中和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
Jan Vapaavuori表示,如果是从短期角度出发,北欧国家——如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在十多年的实践中业已证明,这两个方面是可以脱钩的,即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又能减少碳排放。 而从长远来看,这两个领域将会更加平衡,甚至可以说,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可能变成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换言之,未来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先驱,也可能是最能推动经济增长的国家。
关于如何推进碳中和实践,Jan Vapaavuori给出了两条忠告:
夯实基础,着眼大局 (I think it’s important to start from the basics, from the big picture.) 。
只有真正下定决心减少排放,进而全力以赴,才能实现目标。 而且,这种想法不仅应该是市长个人的,还必须是整座城市所有人的。
无疑,实现碳中和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果不真正下定决心,就不可能采取切实的行动。 “碳中和不应该是一项面子工程,你要真正需要它,深入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并且具备坚定的信念。 ”
Jan Vapaavuori的第二个观点是,没有所谓的“灵丹妙药” (silver bullet) 。 实现碳中和与零碎的、孤立的项目无涉,也没有一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技术。 相反,它应是一种整体观,一个全面的方法,方方面面都很重要,“这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包括欧洲在内的某些地区,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更严格的监管 (tighter regulation) ; 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国家认为,技术才是解决方案,真正取得进展倚仗技术创新领域的重大突破; 而一些西欧和北欧国家则相信,人们行为的改变、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我坚信我们需要上述的所有东西。 ”Jan Vapaavuori表示,它们虽然都有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它们是相互联系的。 比如,建筑规范是推进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途径,欧洲国家普遍选择了更严格的建筑规范,同时,更严格的建筑规范也会催生更先进的技术,这就是一种刺激,即鼓励私营部门创新,并以低成本高效益和可持续的方式实现目标。
在这次对谈中,Jan Vapaavuori进一步介绍了赫尔辛基实现碳中和的具体实践路径。
最初起草2035年赫尔辛基碳中和计划时,是先从测量排放源开始的,而赫尔辛基最大的排放源来自城市供暖,它创造了超过50%的碳排放,第二排放源则是交通。 基于此,赫尔辛基提出了一个包含147个要点的行动计划*,以期解决每一个排放源的问题。 设定的原则是,如果一个问题源构成了挑战的20%,那么它在解决方案中也要占据20%的比重。
“每一个排放源都有独特的属性,你需要先理解它,然后寻找技术解决方案以及技术之外的解决方案。 ”
芬兰面临的问题是,长期以来都主要依靠煤炭取暖。 就电力生产而言,虽然可以用风力资源等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但其产生的热能完全不同。
大多数北欧城市,现在已经能够通过燃烧生物质来取代煤炭,但从长远来看,这仍不是一个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赫尔辛基的目标更雄心勃勃,当然也更有难度。 如何取代煤炭供热,又不采用木屑等生物质 (biomass) ? 一年前,赫尔辛基举办了一场“国际能源挑战赛”,邀请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来解决这个问题。
大约有250支队伍参加了这个比赛,也正是通过这个比赛,让Jan Vapaavuori认识到,不存在什么灵丹妙药,也没有任何单一的技术方案能解决所有问题。 关键在于技术方案的组合,避免被任何单一技术系统所限制。
国际能源挑战赛的意义,除了寻求问题解决方案,也凸显了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正如网大为所评价的,城市非常有必要接触国际社会,接触科学家、技术人员、创新者,从而得到最有价值的想法。 小到社区,大到世界,携手解决巨大的挑战。
多领域的协作非常重要。 “我们无法在真空中开发解决方案。 我们必须在现实世界中与合作伙伴一起进行头脑风暴,思考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一起验证方案,并确认它们是行得通的。 只有通过对话和合作,寻找更多的数据源,才能提高效率,获得更多的洞察,从而构建一个复杂世界所需要的解决方案。 ”
网大为强调“共创”的重要性, “要找到更多的方法,与创新者、技术人员、科学家合作,构建‘共创’的伙伴关系模式来满足我们的需求。 不要单打独斗,那是行不通的。 ”
国际能源挑战赛确实体现了“共创”的意义。 举办过程中,赫尔辛基借鉴了纽约全球挑战赛的想法和理念,与世界经济论坛、加拿大多伦多市、欧盟委员会等重要且有影响力的相关者深入合作、推进比赛。
Jan Vapaavuor同样强调,不要试图独自解决任何重大问题。 要广泛开展合作,与其他城市合作,与企业界合作,与研究机构合作,与国际伙伴合作。 “历史上最好的解决方案和最智慧的创新,总是产生于不同背景和不同文化的人碰撞的瞬间。 ”
网大为在这次对话中反复提及,技术在推进碳中和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通过人工智能、软件和云这些技术,能以较低的成本大幅提高效率,发展能源互联网。 比如,围绕人工智能创新,通过部署基于软件的智能解决方案,并且利用现有的数据,尽可能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此前,网大为在“2021年国际能源变革对话”活动上,也表述了同样的观点:
“云、软件、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能够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技术就是锤子、锯子、木材、钢铁等工具和材料,我们用它们构建新的解决方案和平台,加速能源转型和碳中和进程。 ”
不管是化石燃料厂、生物质电厂、燃煤厂,还是一座城市,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系统来尽可能优化流程,最大限度增加能量产出,并且减少损耗、避免浪费。 这样的方案在硬件方面投资很少,反而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为首席探索官,网大为一直注重为腾讯开拓新的方向。 他致力于拓展腾讯的国际足迹和进入新的业务领域。 碳中和,与他长期所关注的FEW (食物、能源和水) 紧密相关。 FEW是事关人类未来命运的全球性议题,在今年举行的亚太经合会议上,DW曾这样形容三者的关系:
“当你开始解决这三方面问题中的一个,另外两个方面的韧性就提升了。 就像一种三角关系,强化一个领域可以加强其他两个领域。 在我看来,气候变化实质上是关于食物、能源和水的问题。 需要我们优化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制定战略,切实理顺这些领域之间的关系。 ”
这也不是网大为第一次参加腾讯对话了。 今年4月22日,他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聚焦碳中和背景下的水资源危机与应对进行对话。 去年6月30日,网大为还与冰岛前总统奥拉维尔·格里姆松展开了交流,探讨如何应对全球面对的粮食、能源、水资源危机。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腾讯对话·Tencent Dialogue”就采用云端对话的形式,对影响这个世界的重要议题保持关注、进行讨论,并且输出思想成果。 不管是新冠疫情还是碳中和,这些议题都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而这正是对话开启的出发点。
未来,“腾讯对话·Tencent Dialogue”也将继续关注这些议题,着眼人类命运与全球发展的未来展开更多对话,以期找寻更清晰的前行方向。
*赫尔辛基147个碳中和措施请参见: https://docs.qq.com/doc/DSkZoekdKdEpwUH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