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 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所所长

安晖


  信息技术产业是创新活跃、带动性强、渗透性广的重要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当前,信息技术产业领域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步伐不断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新业态不断涌现,各国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构筑国家竞争优势、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的竞争愈演愈烈。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一、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态势


  一是跨界发展、跨界竞合正成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形态。在发展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路径不断增多、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和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的新形势下,谁先突破既有领域,形成跨领域的资源整合能力,主导信息技术产业链条的整合与重构,谁就将率先确立竞争优势。同时,由于信息技术产业范围越来越广,很难有企业能够独自做好产业链的全部环节,开放合作是必然趋势,跨界竞合是大势所趋。阿里巴巴以云计算平台为业务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支撑和开放平台环境,以智能手机操作形态为切入力求掌握未来产业入口,以与新浪微博、高德地图等企业的合作整合各领域数据资源,在多个方向上实现了跨界发展、跨界竞合,建立起了一流的发展优势。而星巴克、耐克、宝马、苏宁等企业由餐饮、体育用品、汽车、零售向信息技术领域的延伸,说明信息技术业务与传统业务的跨界融合正成为大势所趋。
  二是全向度竞争将重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格局。能否快速构建起涉及多种关键发展要素的全向度竞争能力,已成为决定信息技术企业成败和重构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格局的关键。信息服务业领域,IBM、谷歌、苹果等企业正凭借技术创新优势掌握产业高端环节,借助标准制定控制产业链条,通过建设和集聚信息资源来拓展服务种类、提升服务性能,从而增强自身在技术、标准、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全向度竞争能力。与之类似,全球通信设备巨头正在通过采取并购重组、购买专利、技术合作等方式构建基于技术、标准、服务的全向度竞争优势,国内外移动互联网龙头正在围绕入口、应用和内容重构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格局。
  三是产业链整合创新成为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产业链整合创新是指,将传统信息技术产业环节进行重新组织,构建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体系,目标是向消费者提供一体化、多元化的信息技术产品与服务。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多环节技术交叉融合趋势日益显著,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再只来自于单项优势技术或产品,企业在创新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一个领域或者技术特点本身,产业链整合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如苹果公司开创了“终端+软件+应用+内容”的商业模式,在产业竞争中获得了压倒性优势;三星电子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已全面超越索尼、松下等标杆企业,成为全球销售规模最大的电子产品供应商。IBM、惠普、戴尔等跨国巨头不断着力打造全业务综合集成服务体系,以满足用户对“问题分析+战略规划+方案设计+关键软硬件产品开发+项目实施+业务外包+人才培训”的一体化需求。
  四是与各产业领域的交叉融合成为信息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信息技术的密集创新,催生出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数字内容、位置服务等新业态。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加快向其他产业渗透,促进了传统产业和其他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充分交互,使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平显著提高,加速走向智能制造的新时代。信息技术与能源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分布式发电和大规模并网技术实现突破,推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步入大规模实用阶段。信息技术与材料技术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使生物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材料智能化趋势日益明显。在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信息技术产业自身也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集成化、融合化、多样化和智能化趋势。大数据是信息技术与其他产业技术融合互动的重要领域,它将进一步打破信息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边界,提升信息技术在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键引擎。


  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一轮信息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推动全球产业格局重塑,使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面临后发崛起的历史机遇。
  一是快速密集的技术创新为加速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方向广、数量多,呈集群式突破特征,为进一步加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创新,将给信息技术业务开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和更广阔空间。
  二是变革创新的商业模式为破除路径依赖注入了新的动力。商业模式变革创新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有望破除因延循既有产业发展模式而形成的路径依赖。由低向高、由点到面的逐步技术突破不再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唯一途径,产业将以业态及模式创新为主要方式,从技术积累阶段向产业链垂直整合阶段加速跨越。
  三是急剧扩大的信息消费空间为支撑产业发展创造了市场空间。信息消费拥有投资和消费双驱动的特征,将通过拉动投资和扩大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据测算,2012-2015年,仅中国宽带接入及互联网信息服务消费和数字内容消费累计就达2.5万亿元以上。可见,信息消费已成为扩大内需的新引擎,潜力巨大。
  与此同时,国际巨头的先发优势和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和市场目前的落后地位,对我国提出了严峻挑战。
  一是核心技术掌控不足将增大信息技术产业自主发展难度。跨国企业通过产业链整合,实现并不断巩固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控制,极大增强了在整个产业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我国在信息技术产业建立起的部分优势可能被削弱。技术将再度成为决定市场竞争结果的决定因素。
  二是产业特征认识不够将造成无法及时捕捉新的发展契机。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与传统信息技术领域在产业特征、发展规律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若依旧以传统眼光去理解这些新兴领域,就无法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计划,也就难以把握和利用好新兴领域带来的新的发展契机。
  三是产业生态体系缺失将影响信息技术产业持续创新发展。据统计,美国平均每两年就会出现类似谷歌、脸谱、推特等新兴科技企业,而我国信息技术市场长期陷于巨头垄断格局。巨头的不合理垄断,会伤害中小企业积极性,阻碍整个产业的持续创新发展。


  三、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已具备了较为坚实的发展基础和优势。
  一是形成了日趋完善的产业体系。2012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11万亿元,彩电、手机、微型计算机、程控交换机及多种元器件等主要电子信息产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二是具备较为坚实的技术研发基础。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光通信技术水平与优化组网能力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自主研发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全球第一,国产龙芯CPU、国产高端服务器开始广泛应用。
  三是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我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的产品已遍及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软、东软、金碟、南瑞等重点软件企业均保持高速增长;华为和中兴通讯跻身全球通信设备制造业前五强;联想成为世界第二大PC制造企业;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骨干互联网企业市值进入全球前列。
  四是拥有大国大市场的独特资源。目前我国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大学年毕业生总数保持在650万人以上,居世界之首;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移动通信、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均位居世界前列。


  四、加快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充分利用国内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本土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强战略设计和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在信息技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
  1、构建平台、终端、服务和内容于一体的产业生态系统,为产业发展搭建良好平台一是构建服务平台。围绕构建“智能终端+内容分发渠道+应用软件与数字内容服务”的产业生态系统,加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及其操作系统软件的发展。
  二是开放信息资源。加速发展与整合人口、地理、医疗、社保等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和音乐、视频、书籍等文化娱乐资源,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推动政府和公共机构资源的开放,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
  三是加强产业链合作。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与电信运营商、广电内容提供商、内容分发商等拥有客户资源和分销渠道的企业加强合作,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2、以服务创新和应用升级为目标,实现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需求为导向,通过服务创新和应用创新带动技术创新,实现关键技术突破,通过系统创新、综合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实现自主技术、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的规模应用。
  一是利用“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等手段,重点推进包括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应用开发环境等平台级软件和移动浏览器、应用服务、核心芯片等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快布局新一代Web技术的浏览器及Web操作系统,以及智能电视、智能车载设备、可穿戴产品等智能终端产品。
  二是鼓励创新技术与移动应用内容的结合,探索社交类网络服务、地理位置服务、第三方移动支付、互联网接入等多种移动互联网新业务和模式的发展。
  3、以云计算服务和大数据服务为牵引,带动产业向高端化迁移云计算、大数据发展涉及信息技术产业各个环节,对带动整个信息技术产业高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应将发展云计算服务、大数据服务作为实施我国信息技术产业赶超战略的主要着力点,推动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向高端化迁移。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将云计算、大数据发展作为国家整体战略和行动布局的重要内容。
  二是围绕政务、文化、教育、医疗、金融、交通、能源等领域的数据共享、在线服务等需求,运用云计算服务提高社会管理水平。面向企业和行业专有云建设需求,加快专有云解决方案研发,支持开发开发符合行业特点的云模式应用软件。
  三是支持拥有大数据资源和处理平台的企业在多媒体智能搜索、精准营销、金融服务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创新应用,或联合拥有大数据资源的机构进行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并提供交通、医疗等方面的数据存储、数据挖掘、辅助决策等大数据服务。
  4、着力良性产业体系打造,实现可持续的创新发展一是强化产业信息安全。建立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检测体系,实施对智能终端芯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安全检测。实施对应用程序商店和移动应用软件的双重管理,加强对移动互联环境下软件和信息服务的创新管理。
  二是加快信息基础网络的建设。大力推进“宽带中国”战略,统筹3G、LTE网络发展,扩大移动互联网覆盖范围。消除移动业务网络瓶颈,重点提升农村宽带基础设施水平,切实改善用户移动上网的体验。
  三是兼顾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和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发展的需求,打造支持持续创新的生态体系。实施适度倾斜的创新保护政策,努力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构建平等合作的生态体系,鼓励开放开发平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