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 所有城市的未来城市

|《互联网前沿》杂志 作者:龙瀛 2020-10-01
本文作者 龙瀛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员 / 博导;住建部智慧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未来城市空间(WeSpace)项目负责人

几年前,我经常到西藏旅游,有一次在珠峰大本营住在帐篷宾馆里,我发现老板的女儿正在用ipad看风靡全球的粉红猪小妹佩琦,当时我的女儿也在看这个动画片,这个就很有意思,让我也有很多感慨。同时我们能够看到中国藏区的很多牧民也非常依赖手机,用手机来看视频、在网上购物然后快递送到牧场。在东北还有很多快手的直播,我也经常在抖音和西瓜视频上观看这类视频,我认识的一个摄影师甚至通过快手实现他的拍摄计划。总体上能够看到技术已经风靡全球,无处不在。

视线从中国的荒野回到城市里,过去的几年我们也见证了很多未来城市方面的发展动向,比如说成立了很多相关机构,开了很多研讨会,发布了很多未来城市方面的报告。而我经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在一些偏远的八线小城市和人口流失的城市,我们的WeCity和WeCity2.0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应用场景?这是我们非常关注的。WeCity从1.0到2.0的跨越,谈到了其建设新空间的载体要在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上都进行拓展,向内精细到社区空间,向外延展到都市圈或城市群。既然如此,我们就要思考我们的未来城市是不是应该一个都不能少,也就是说所有城市的未来城市是什么。

我们能够看到WeCity2.0的很多成功案例都是在中国的大城市,这些城市的发展欣欣向荣,人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另外一些人口流失的城市会是什么样的模式?WeCity2.0或者3.0如何在那里进行应用?我们实验室长期关注这类收缩城市的研究工作,我们利用不同的数据都识别出中国过去在不同阶段都有大量城市发生了不可忽视的人口流失。人口的流失也容易造成GDP的下滑、空间品质的下降、犯罪率的提高等等。我们也对收缩城市的未来做了预测,结果表明这类城市在未来还会持续收缩。

图片来源unsplash

收缩城市在规划设计上主要有两种应对策略,其一是应对策略,也就是说我们要与之斗争,让人口回流,经济复苏,比如鼓励城市再开发、引入知名企业和刺激性的投资项目等;另外一种是来适应收缩,适应人口的流失,比如说建立土地银行、将废弃用地转换为公园绿地、都市农业等绿色基础设施。无论如何,针对收缩城市最核心的共识是要提升环境空间的品质和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所以我有一个想法是,未来城市WeCity2.0是不是也可以作为收缩城市的一种应对措施,即用科技的方法来应对和改善收缩城市。我的逻辑是,我们要与收缩城市相抗争,在这个过程中未来城市WeCity2.0应该大有可为,它的作用不光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让科技支持解决未来城市中更加紧迫的城市问题。

具体来说,WeCity2.0或者是未来城市能够在哪些方面对收缩城市产生效能呢?我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通常收缩城市的税收有限,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政府经费下对收缩城市开展城市管理,保证正常的城市运行?我想WeCity2.0可以对此提供支持,比如说报告里提到的企业微信和一些平台。此外,WeCity2.0在一些欠发达城市的优秀案例能够直接运用到收缩城市中,那这个如果是零成本或者低成本,我相信对收缩城市的城市管理和运行支持会是一个巨大的帮助。

那么第二个方面呢,WeCity可以助力于改善收缩城市中人们的生活品质。比如说在收缩城市中,人们接触多元生活方式的机会有限,除了吃饭也没有什么其他可以做的事情。而现在出现了许多支持远程办公的工作,比如翻译,这种工作模式为生活在收缩城市中的人们提供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

我认为一些收缩城市还可以提供一些非常有特色的服务,比如说修鞋这类服务是不是可以集中在一个小镇,因为在北京随便修一双鞋就得60块,那么在一些很小的地方可能几块就够了。此外,线上的一些娱乐方式也丰富了收缩城市中人们的休闲时间,比如云蹦迪等等。总体来说,收缩城市的居住成本一般没有那么高,那么如果人们借助于科技还能远程工作和在线娱乐,我想这是对生活品质的一个重要改善。我们实验室也注意到人的屏幕使用时间越来越多,每人平均每天看手机屏幕的时间已经达到六七个小时,并且我们大概有90%的时间都是待在室内。人们的生活重心逐渐由线下空间转移到线上空间,这使得现场环境/户外环境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小,进而导致生活在在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差别在慢慢变少。

第三个方面就和我的专业相关一些了,即WeCity2.0能够支持收缩城市物质空间品质的改善。当城市中人口流失到达一定程度时,必定会反映为城市空间品质的降低,例如出现脏乱差的情况。那么如何来改善呢?我们实验室提出了“空间干预、场所营造和数字创新”这三种策略,其中空间干预主要靠规划设计师的创造,而WeCity2.0对场所营造和数字创新应该有巨大的支持空间。从场所营造来看,WeCity2.0可以通过众包的方式动员老百姓、社会组织来识别空间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协商提出未来空间品质改善的建议。对于数字创新,WeCity也有应用潜力,比如通过软件/APP/物联网来为空间赋能,支持空间更好的使用。

国家正在大力提倡的新型城镇化规划,到2020年就完成了一个阶段,现在国家也在制定新一轮的新型城镇化规划。我想WeCity2.0非常有希望来助力新型城镇化规划,让技术来促进我们国家城镇化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保证,这是非常之重要的。

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轰轰烈烈地发展,有这么多新兴的课题,很多城市的名词也不绝于耳,例如健康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未来城市等等,其中不能避免和永恒的是科技对城市空间、城市运行和个人生活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未来是扁平的还是极化的呢?我想认为未来可能在城市规模层面上,是极化的,而在各个城市的生活质量方面则是扁平的。正如那句古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希望这些科技能够让普罗大众都受益。

那么科技对我们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我想我们说的未来城市,可能未来正在当下。比如有一天我在喜马拉雅上看到了我非常喜欢的凯文-凯利的《必然》这本书,发现不是人在读,而是科大讯飞的机器人在读这本书,我就可以把这本书又学习了一遍。现在很多给我打电话的都是机器人,原来可能我跟他进行第一轮对话时就能猜到他不是人,现在有的时候要到第三轮第四轮才能够猜到他不是。此外,我这篇文章就是用腾讯的微信语音来录入的,也节省了很多的时间。

最近线上教育非常之火爆,负责线上教育的老师年薪动辄上百万,这也让我感慨我们这样的一个时代,即便是非常偏远地方的学生也能听到一流老师的授课,这个原来是很难想象的。当然,即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关注腾讯一直的呼吁的“科技向善”。也就是说,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很多时候是个人偏好的丧失,同时还受困于数字的牢笼甚至数字剥削。如何让科技向善,如何让科技在每个城市都向善,值得我们一起思考。
前沿杂志
互联网前沿61

2022年,从引爆AI作画领域的DALL-E 2、Stable Diffusion等AI模型,到以ChatGPT为代表的接近人类水平的对话机器人,AIGC不断刷爆网络,其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2023-05-12

全站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