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 年,移动互联在中国快速发展,目前中国的移动宽带用户有6.74 亿,手机已经超越电脑成为中国网民的首选上网终端。

腾讯提出做“连接器”连接一切,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想为消除移动互联世界的不平等、缩小城乡差距、减少贫困人口出一份力。

2015 年3 季度,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6.5 亿、与微信和手Q 绑定的银行卡数量也达到2 亿,他们已经不仅是聊天工具,而且是支付工具、消费工具、连接工具。不仅连接人,还连接政务、医疗、教育、产业和商业服务。

做“连接器” 就是要用移动互联的基础设施来“连接一切”,这也是我们能产生最大价值的所在。目前,“连接一切”已经在促进中国不发达地区发展方面取得一些成效。

例如,微众银行用互联网直销银行的模式,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远程开户,取代过去高成本的银行实体营业厅。腾讯征信用互联网大数据弥补欠缺的信用记录,为农民提供小额贷款和其他金融支持。微众银行小额贷款,前已经开始在一些农村试点,希望把农村金融的成本降低,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扶持。

再如,移动端社交媒体在农村地区也有广泛用户基础,特别是对外出打工的农民来说,微信、QQ 是连接家人、家乡的重要渠道。各种信息和知识也通过这一渠道进入相对封闭的农村,成为在农村推广知识教育的突破口。中国的少数民族大都分布在偏远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但自然风光秀丽、文化独特。移动互联的渗透,为这些地区在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两难选择中,找到一个平衡、可持续的模式。例如腾讯在黎平建立的铜关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不仅保护、传承了侗族古老的大歌文化,同时为村民增加一份旅游收入。

极端贫困、发展不平衡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减贫、降低不平等,这些实践,对整个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借鉴意义。

除了减贫、消除两极分化,移动互联对中国社会的心理、组织结构等微观方面也产生改变。手机终端使用更便捷,信息更透明、公开,形成一个不同于传统PC 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环境。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很多行为是自发组织的,移动互联网只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平台,帮助撮合供给方和需求方。

例如腾讯公益,是基于社交媒体的一个小额捐赠平台。平台上展示各类慈善项目,腾讯用户可以挑选打动自己的项目进行捐助。

腾讯公益平台2014 年一年捐款1 个亿,2015 年前11 个月这一数字已经突破7 个亿。9 月份“99 公益日”3天之内捐款超过1.7 亿。

去中心化的魅力就在于,自发的微小的草根行动,一步一步积累起来,完成一个很大的目标。移动互联时代,信息平权的另一面,是话语权的平等。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公共事务的参与方式和参与形式也开始转变。

移动互联时代社会组织形式的去中心化,为草根性的、发自愿的公益活动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得益于此,一些专业的NGO 组织也在国内发展起来。一些很好的国际性的公益项目,也被引入中国。以小事开始,吸引多人参与,形成大的合力,这就是去中心化的本质和魅力所在。

技术层次的连接一切带来现实社会的深层改变。从实践来看,移动互联的确是一项可以改变世界的技术,但是要应对减贫、可持续发展这些全球性的挑战,依然任重而道远。

腾讯公司致力于打造更和谐的社会,为更便捷的社会、更平等的社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消除贫穷,创造一个机遇。独行快,众行远。未来我们将继续做好“连接器”,希望能对全球的共同福祉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