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腾讯研究院出版的第一本分享经济的专著。其中或有种种不足,但基本反映了我们对未来信息社会中经济活动可能的组织形态的思考。

作为独占的反义词,分享行为古已有之。其往往被视作人类社会性的体现和利他天性的流露,以经济学理性人假设反证的姿态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分享经济与分享行为有着明显的区别:分享经济无关利他,是在理性人假设条件下的市场自发选择。

分享,大体上描述的是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状态。从罗纳德·科斯到奥利弗·威廉姆森的新制度经济学传统,将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视为交易成本产生的重要原因。具体说来,由于在事先订立的合同中无法穷尽所有事后的可能变化,理性人逐利的特质必然导致事后的种种龃龉和争执,成为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滋生的土壤,显著推高交易成本。利益方不得已采用收购的方式取得物权,也即剩余控制权(residual rights), 以避免事后的混乱。

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权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天然是保障使用权的最完整也最昂贵的手段,是应对交易成本的不得已而为之。正如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所说,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所有的经济行为都应交由独立市场(arm’s length market)完成,以资本、物权、雇佣、层级、命令为基础的生产组织形态将不复存在。

交易成本为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如同理性人假设一样,被当作在现实中不存在的理想状况,仅供理论探讨。直到移动互联网普及、点对点的分享经济平台出现。

在移动互联带来的技术革命浪潮中,分享经济平台正在扮演独立交易市场的角色。平台上一个个自由活泼的个体成为特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因为信息的高度发达,独立的评价体系得以建立,信任和信用得以伸张,交易成本因此大幅降低。这些点对点的直接交易,也许与交易成本为零的理想状态仍有距离,但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却因此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具备真正的大规模经济意义。

看到这一点,应该就能理解为何我们坚信分享经济是风口,能够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而不仅仅是“风险资金造就的虚假繁荣”,也不会在“停止补贴后就自然消亡”。

我们坚信,通过分享经济平台节省下来的资源不会在经济循环中凭空消失。这些经济节余,不论是以货币还是实物的形态存在,都会随消费、储蓄、投资等不同渠道重新投入经济活动中去。从这个意义上说,分享经济压抑新增消费的担忧并无理据。

我们坚信,分享平台搭配的长效可累积信用机制和即时反馈实时监控特性,能够拔除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种种龃龉和争执。原本因高道德风险而被弃置的独立交易机会重新变得有利可图,而在场外观望的交易方也会重回市场。网上约车、短租无一不是这一论断的强有力例证。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观察的结果来看,分享经济平台都创造出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量。

我们坚信,一辆存放在普通人家的普通轿车,停在车库里,是只会产生折旧费用的消费品;分享出去,却能成为产生正现金流的有价资产。这个家庭的利润表里因此减掉一个费用项,换来资产负债表中多出一个资产项。千千万万这样的家庭汇总起来,改善的是全社会的利润和资产负债。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思维实验,托分享经济的福,这已经是日常的现实。

本书的诞生,首先要感谢马化腾和郭凯天先生对于分享经济理念的认同和有力推动。感谢滴滴的程维先生,作为中国分享经济最有力的践行者,拨冗为本书撰文,与我们一道分享滴滴对于分享经济的实践洞察。

我还要感谢腾讯研究院分享经济的研究和写作团队的张孝荣、孙怡、蔡雄山先生,他们在近一年以来一直保持对分享经济产业及政策等方面持续和深入的研究,成果不断。同时感谢参与本书写作和策划的腾讯研究院其他同人张钦坤、程明霞、李刚、周政华,刘金松、崔立成。正是大家的通力协作,使得本书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还要特别致谢段永朝、姜奇平、张新红等各位专家的支持,尤其是段永朝老师对于全书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感谢参与腾讯研究院分享经济风潮研讨的诸多学者、媒体和企业朋友,你们的观点和案例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同时还要感谢参与本书资料搜集整理、提供调研支持的众多同学,金宁、刘嘉琪、刘玉玲、高燕、郝璞璞、刘烔言、曾文婉、邹迅羽、苏亚、任帅涛、胡佳、孙那、王少棠、李思羽、曹建峰。

感谢中信出版社的编辑与腾讯研究院一起组成了高效的团队。

最后,要感谢关注分享经济,关注腾讯研究院的众多读者朋友,读者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如果您对本书及分享经济有任何意见和建议,希望不吝赐教,您的任何观点我们都非常期待。

分享经济的风潮,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开启,腾讯研究院将会在分享经济以及其他新经济领域开展持续的研究积累,将最新的信息和成果快速无间断地推送出来,做好产业界与学术界的连接器,我们期待和所有热心互联网社会科学研究的同人一起关注、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