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霞  腾讯研究院网络行为研究中心主任

  坐着马车携带一盆含羞草穿过巴黎的街道,会发生什么?
  马车开动,感受到振动的含羞草迅速合上了叶子。但是,很快,振动还在持续,含羞草张开了全部叶子,而且无论振动大小它一直张开着。
  这是100多年前一个真实严谨的实验。
  结论很简单:含羞草具备触觉,它会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不同反应。
  原因却至今并不完全清晰:它如何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判断出,新发生的状况是安全的,因此不必耗费能量合上叶子。
  含羞草只是书中很小的一个例子。《它们没大脑,但是它们有智能——植物智能的认识史》读完让人心情颇复杂,往正面说:美丽沉默的植物竟有如此强大充沛的智慧,令人震惊与赞叹;往负面说:植物大概可以算作地球上最大的“心机婊”,它貌似无言无知无序,显得可爱又无害,实则牢牢控制和奴役着自以为比它更高贵更高等的动物与人类。
  原来看似原地不动、柔弱被动的植物,在地球漫长的进化史上,很早就与动物和人类分道扬镳,发展出了另外一种形态的智慧——完全不输甚至高过动物和人类的智慧:它吸收信息、它精于计算、它思考、它判断、它社交、它欺骗、它猎杀动物、它睡眠。它出于自己安全、生存、繁殖的考虑,花样百出地暗中操控动物和人类。
  在地球上,动物和人类是近亲,植物和人类则是远亲。远亲的含义是,我们和植物毕竟是同根同源的,有着惊人的共性:比如,人类的五官它都有;它像人类一样,对亲缘友好,与异类竞争;甚至,书中最让人惊异的结论是,植物不仅像人类一样需要睡眠,而且像人类一样,越年长的植物越少睡眠,也会有入睡困难症。
  然而,既然早已分道扬镳各自进化,它们又是截然不同的物种。最大的不同就是植物与动物、人类完全不同的内在构造:虽然同样吸收信息、思考、判断、社交、繁殖、睡眠,人类是通过大脑、五官,每一个具体明确的器官来实现这一切的,而植物并没有具体对应的器官去执行这些功能,它是以一种更类似分布式互联网的构造去实现这些的。
  也就是说,它每一寸表皮和内在的所有细胞、细胞间的活动,共同构成了它的大脑和其他器官。它既用表皮细胞呼吸、吸收营养、也用它思考。放在人类身上就意味着:大脑也可以吃饭、膝盖也可以思考、胃也可以做计算。如果非要在植物身上找到一个类似人类“大脑”的所在,那应该就是它的根部。植物根部数以百万计的根尖,就好比人类大脑里数不清的神经元。所以,植物呢,其实可以看作是倒立的人,它虽不能移动,它的头深扎进黑暗中,但是它拥有的智慧,却并不输于顶着一颗大脑袋四处晃悠的人类。
  这本小书最超凡之处就在于此,不过五章,100多页而已,前四章读来是一本植物学的著作,第五章却完全是复杂性科学的内容。虽然它好像通篇没提到“复杂性科学”这个字眼,却在开篇不久就用到了复杂性科学里最重要的一个词:emergent progerties。
  在关于复杂性科学最生动的那本书《复杂》中,这个词被翻译为:涌现现象。而这本书中翻译为:突现性质。总之,都是在描述“复杂性事物”最突出的特征:从无序中产生秩序,从无机中诞生出有生命迹象的智能。同类的事物包括:蚁群、蜜蜂窝、互联网、社交媒体、股市。
  我已经剧透了太多。之所以念叨这本小书,一来是因为被它深深吸引,二来是因为,目前关于AI的书目特别热闹,从吴军先生的《智能时代》到《人类简史》作者的新作《未来简史》等等吸引了太多的眼球,几本小众冷门看起来不蹭AI热点的好书,反而被忽略了。比如《错把妻子当帽子》,比如《普鲁斯特是个神经学家》,比如《心智社会》,还比如这本谈论植物的著作——《它们没大脑》。前两本分别来自一位大牛神经科医生与年轻的神经科学家,第三本来自AI之父、计算机大咖明斯基,最后这本则是植物学家与非虚构作者合作的。
  这几本书都没有冠以AI之名,反而从另外的角度,真正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让我们更理解何为人类、何为智能、何为人类智能,何为人工智能,以及是否还有另外类别的智能。
  PS,这本小书除了引发我对其他几本关于AI的书的惦念,还让我回忆起另外一本曾让我着迷不已的关于植物的书:《植物传奇》。这似乎也是一本被冷落的偏门书,作者沈苇也名不见经传。
  如果你不关心AI,更迷恋植物,不妨跳过今天我谈论的这本书、也跳过这本书的作者另外一本大名鼎鼎的书《植物的欲望》,去读下《植物传奇》咯。《植物传奇》无限动人,金句闪闪,在此随便摘两句送给你:
  · 人类至少可以从一株树身上学到三种美德:1,抬头仰看天空和流云;2,学会伫立不动;3,懂得一声不吭。
  · 葡萄干和葡萄酒是葡萄的两种出路和未来,前者是岁月的干尸,后者是圣徒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