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徐思彦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郜若璇 腾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主要观点:
l 中国远程办公的缺位,并非由于技术上的差距。远程办公SaaS系统部署不足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企业决策者对远程办公认知程度不够。
l 以职业经理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思考的更多是如何对劳动力实行更有力的管理。而远程办公为代表形式的相对灵活、更有创造了的工作模式更适用于数字经济时代。
l 企业是否需要加码远程办公?可以从数字化程度、合作性质、团队规模、设备依赖和交付需求五个维度来衡量。
l 与远程办公接轨,首先要转变观念,积极采用远程办公工具,发展更适合远程办公的企业管理思维,企业也应当与时俱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找到符合这种工作方式的员工。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不仅是对社会治理、医疗水平的一次挑战,也是对企业现有运营模式能否很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一次考验。在众多企业无法正常复工的情况下,不少公司选择线上返工,也随之开启了一场远程办公的深度测试,至今为止,许多公司已经开展了超过三周远程办公。“包一个山头、架一根网线,在山上写代码”是很多程序员的梦想。随着疫情逐渐向好发展,远程办公模式是否会继续保留下来,成为长期趋势?
远程办公并不是新鲜词汇。随着远程视频从传统的专网通信向云视频转型,基于云服务模式,视频通话成本下降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大大降低了客户的使用门槛。远程办公服务从过去封闭、大企业自建、仅供内部交流的封闭系统,渐渐走向开放和普及。随着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用户的加入,让远程办公市场成为各方势力争相涌入的热门赛道。从供给侧来看,思科、华为等设备硬件巨头走向软硬件一体化,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大厂从C端走向B端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而Zoom、Slack、小鱼易联等新兴垂直领域远程办公服务商也跃跃欲试。[1]
从需求侧来看,在国外,远程办公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特别是在美国科技公司,远程办公早已成为常态,Google、Facebook、Amazon等公司里,员工想要在家办公只需进行简单的申请,著名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估值达30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Automattic以及区块链公司ConsenSys等都实现了这种零线下场地的纯远程办公 。数据显示,到2020年,大约50%的科技公司将会有约29%的员工实现远程办公。反观中国,根据数据推测,2019年远程办公人数大约只有530万人。[2]为了分析远程办公是否会继续保留下来,我们先要弄清楚,为什么远程办公能在美国能有高渗透率,却在中国还迟迟未能爆发的原因。
从中美差异,看现在远程办公缺位原因
首先不可否认,在远程办公支撑的基础设施上中美还存在差距。从远程办公软件的渗透率来看,数据显示,2017 年,美国就已经有超过八成企业引入了远程办公制度[2],而在中国,在疫情之前就将远程办公纳入日常规划的企业屈指可数。事实上两国的远程操作技术水平几乎一致,但是美国支撑远程办公的企业级技术基础设施却是较强的。技术一致的背后,反映出来的是真正的差距所在——认知上的偏差,即市场对远程办公的认知程度。美国企业对SaaS的买单意愿更强。在美国,SaaS类的投资从2005年起开始快速发展,成为美国风投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些投资,不仅对头部玩家Salesforce、微软、IBM、甲骨文等公司,还孕育了Zoom、Slack为代表的新晋玩家。根据TechCrunch的数据,在2018年的前11个月里,美国SaaS类创业公司,获得风投总融资额占了美国创业公司总融资额的70.1%。与之相比的是,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似乎没有企业级市场,近两年来才有所发展,根据TechCrunch的数据,2018年前11个月,中国SaaS创业公司的投资金额,仅占到了中国创业公司总融资额的11.7%。与美国的70.1%相比,根本不在一个量级。[3]
市场的冷淡反映了需求的不足,国内的现状,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管理者对远程办公的认识程度远远不够。在中国,高层管理者习惯于现有的办公方式,很少有考虑需要进行远程办公布局。这样的思维导致了即使市场上存在较好的远程协作产品,管理者也不会感兴趣。管理者在远程办公基础设施上投入的缺乏,直接影响了远程办公软件的使用体验,在这种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偶尔试用一两次往往会因为基础设施不够带来不完美的体验,从此以往,管理者对远程办公更为敬而远之。再者,由于并没有采取适应远程办公的管理制度,现有的管理思维又不能很好地适用于这种新工作模式,远程办公模式下员工的效率得不到保障,管理层自然就忽视了远程办公。
而这反映的深层次问题,是企业文化、劳动力议价能力所带来的劳动力需求的变化等一系列问题。由于远程办公可以大大提升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员工们对这种工作方式都有大量需求。可以说,美国的远程办公比例之高,背后其实是美国劳动力的议价能力较强,特别是在科技公司,技术强的员工是香饽饽,雇主想要防止人才流失就必须去适应劳动力的工作方式。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改革推动方式,为了获得更好的员工,管理层主动接受、鼓励这种工作方式。
再进一步是企业内核文化的演变。以职业经理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思考的更多是如何对劳动力实行更有力的管理;而在美国科技公司,主流的观点是公司里的创造者们才是公司的核心,而非职业经理人。创造者通常认为固有的管理模式常常扼杀他们的创造力,而远程办公为代表形式的相对自由、更富想象力的工作模式更适用于数字经济时代。进一步说,美国科技公司的雇佣模式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雇佣制,老板与员工之间更类似于一种合作关系,这种关系以信任为前提,员工只用对交付与效果负责。而这种关系在中国还是很难见到的,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在疫情之前远程办公在中国难以流行开来。
那么,在后疫情时代,远程办公能真正流行起来,成为长期趋势吗?
这次疫情带来的远程办公的机遇,主要体现在第一点,即弥补了管理层对于远程办公的认知。在从前,服务开发商想要说服企业客户购买云视频会议这类的远程办公产品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而人们对于完全陌生的事务总是有抗拒心理的。但是最近,管理层不得不接触到了远程办公,对远程办公有了具体的体验,也理解了其存在的意义,这很大程度上让管理者明白了在这一板块布局的价值所在。
在上一篇远程办公分析文章中,我们曾指出远程办公的发展实质是传统雇佣制度的变化,员工和管理者之间以信任为基石,关系从“雇佣”转向“合作。”这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转型过程。随着产业持续升级优化,企业对于优秀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人才国际化水平也进一步提升,在可见的未来,中国劳动力议价双方能力会逐渐趋于平衡,对于远程办公模式的需求会加快提上日程。
五维分析:企业是否要加码远程办公?
远程办公在疫情这一特殊背景下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在开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质疑。根据腾讯研究院在《疫情期间全居民消费和复工情况调查报告》中的研究(后简称《报告》),复工后对使用远程办公实施效果的调查来看,仅有7%的受访者表示认为远程办公相比线下办公效率有所提升,约20%的受访者认为与线下办公相类似,有37%的人认为有小幅度降低,而24%的人认为是大幅降低。从总体来看,在线办公开展初期效果有待提升。随着疫情走向尾声,远程办公是否能克服阻碍,真正融入进日常办公里呢?企业是否应该现在对远程办公进行大规模投入,需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并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在现在这个阶段实行远程办公。从远程办公需求的迫切程度来说,我们将所有行业分为三个层次:适合尽快进行远程办公改造的、离远程办公距离还很远的以及趋于中间交叉性质的行业。具体行业属于哪一类可以从以下五个维度进行衡量:
- 数字化程度:指工作内容天然的数字化属性,工作内容是否可以在线上完成。
- 合作性质:指通常的工作模式是以独立完成工作为主、只需定期汇报工作进度即可,还是需要团队密切合作、强调实时快速反复沟通。
- 团队规模:指一个工作团队的人数规模及管理层复杂程度。
- 设备依赖:指对工作场所里相关设备器材的依赖程度。
- 交付需求:指与客户线下交互的频繁程度和重要性程度。
对于应该尽快进行远程办公改革的行业来看(编号1),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工作内容线上可操作,数字化程度高;工作往往相对独立,只需定期汇报工作进度即可;团队规模大多较小,集中至2-12人,管理模式较为扁平化;对相关设备器材依赖较小,固定办公场所意义不大;很少需要或者不需要与顾客线下接触。相当一部分的以程序员、金融分析师、设计师、文字工作者等职位为主的公司是这个类别里的典型代表;在另外一些例如教育、医疗等传统行业中,近来移至线上的比例逐渐增大,利用新兴商业模式打开市场,这种企业也属于应该快速武装远程办公的类别。根据腾讯研究院《报告》[4]对各个行业使用远程办公实施效果的调查,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互联网、通信行业与国际贸易,线上办公与线下办公相比效率相似或提升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行业。对于这类企业来说,快速利用现有协同办公工具替代部分甚至大部分的线下工作是较为轻松的,从而节省的成本和提升的人才质量非常可观。
对于在现阶段难以进行远程办公改革的行业来说[3],一般具备以下特点:工作数字化程度不够,基本以线下为主;团队处于密切合作关系中,强调实时快速反复沟通;团队规模相对较大,管理关系较为复杂;对相关设备器材依赖较大,办公场所固定;需要与顾客线下密切接触。《报告》[4]显示,线上办公比线下效率大幅降低比例最多的,包括科研单位、能源环保、文化娱乐、教育培训、餐饮住宿等行业。科研单位、能源环保等行业工作大多需要专业设备,远程工作较难开展;而文娱、教育、餐饮等行业属于现场体验式服务,远程还很难满足此类需求。对于这类企业来说,远程办公的实现还需结合产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发展,目前投入远程办公时间还较早,收益短时间内不太明显。
除去这两部分外,很大一部分是趋于中间的企业(编号2),现在远程办公的意义在于辅助正常线下办公。从未来趋势来看,不是说远程可以替代线下,更有可能的是双轨并行。允许员工有一段时间在家办公是对员工非常好的支持方式,但彻底的远程办公是对整个办公生态体系的挑战,我们今天还没有进化出适应这个体系的生态系统。在企业微信钉钉这些办公工具软件逐渐普及后,很多事务性工作的线上操作已经可以替代线下了。在同样能完成任务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优秀人才会倾向于这种与国际接轨、让工作生活更能平衡的工作模式。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提前设计好与远程办公接轨的管理方式显得日益重要。对于这部分企业来说,在思想上用积极的心态拥抱远程办公,在行动上却要更加谨慎,选择企业中最适合的岗位、部门先行进行实践探索、总结经验,从而为今后全面铺开双轨并行的工作方式打好基础。
与远程办公接轨的三部曲
可以说,数字化时代正在改写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企业经营模式。想要做到与远程办公的时代顺利接轨,以下三点是必经之路:
-
转变观念,积极采用远程办公工具
现在的协同办公技术相对成熟,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企业的线上办公需求,企业可以与服务开发商合作,充分尝试这些新兴工具,自动化一切可以自动化的内容,为日常工作降本增效。同时,远程办公工具将成为企业走向数字化、移动化的入口,为整体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打下基础。
-
发展更适合远程办公的企业管理思维
远程办公的管理方式不同于线下办公,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传统的监督思维向让员工自我驱动的管理思维的转变。管理者需要相信员工在家中也能像在办公室一样保质保量甚至是更高效地完成工作。为了支撑这种信任,相对应的绩效方式应以付出时间为主转向以结果导向为主。在此基础之上,管理层实行清晰可执行的目标管理、强调沟通效率的流程管理是帮助远程办公健康发展的必修课。
-
与时俱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找到适合的人
对于招聘远程人才,远程办公不只是简单换个地方工作,更要求人才拥有符合这种工作方式的综合能力。在筛选远程办公人才方面,重视候选人的自我管理和自驱能力,以及沟通能力。估值达30亿美元、员工人数超过1000人的互联网公司Automattic实现了纯远程办公模式,在发展这套工作模式的过程中,Automattic摸索出了一套筛选远程办公人才的招聘模式。通过远程试用的方式来招聘,公司可以更好地评估候选人的远程工作技能。“我们尤其关注求职者是否能自我激励、是否擅长书面交流(因为我们进行远程办公非常依赖即时通信),”其创始人Matt Mullenweg 说,“我们更关注他们能多快发现问题,如何与同事交流,并从中学到什么。”[5]
在当前形势下,远程办公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对于团队来说,要想把握住远程办公的大势,现在就是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理念打磨内部协作能力的最佳契机。
疫情结束之后,大部分企业还是会回到从前的状态中,大家坐回办公室里继续之前的工作与生活。但是,远程办公的火苗已经在人们的世界中燃烧过,让许多人对于这种工作形式有了沉浸式的体验。
本文首发于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