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传统发电、输电配电、电动汽车、新能源、信息通信等产业都已参与到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中。随着能源科技与数字化创新的发展,传统的能源产业价值链正得以重塑,多元化、规模化的能源生态系统正在形成。那么,能源这样一个非常To B的领域,加上互联网企业,能做什么呢?在由腾讯研究院举办的「腾研识者第二期workshop」中,腾讯云智慧能源产品负责⼈向大家分享了:Energy + Internet 等于什么。以下是主题分享全文。

腾研识者 | Crystal ZHOU 腾讯云智慧能源产品负责人

 

文章要点:

  • 能源领域的三件事
  • 德国的新能源发展
  • 我们能做什么?

 

在能源这样一个非常To B的领域,加上互联网企业,能做什么?

我们知道整个腾讯云去年9月份改革以后,形成的CSIG(云与智慧产业群)是面向2B企业的,我觉得最重的2B业务可能就是在我们能源业务中心了,为什么呢?因为所有能源企业基本都是大B。可以看到世界五百强中的前十名里,有七个是能源企业。所以说我们面向的客户,全部都是巨型企业,比如国家电网,有180万员工。

这其实对我们整个能源业务中心的小伙伴有很大冲击力,因为能源这个领域,它是庞大,集中,要求稳定的,而互联网要求灵活,分散,变化。如果我在能源领域做项目,现在是七八月,一般要报的是明年的项目,那互联网领域会习惯一个月甚至一周就从无到有。一个典型的电力企业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一直到电输送到插座为止,到底要经过哪些步骤,里面有哪些系统,这些都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孕育,非常成熟了。这个时候我们互联网公司进去做什么?

 

能源领域的三件事

能源领域近两年发生了很多变化,使得能源企业也开始了新的探索,产生了新的需求和转型,其中主要发生了三件事。

第一件是可再生能源。大家开始感受到了光伏,风电,这些以前都不知道的东西,开始支撑起了我们的能源需求。

第二件事是能源体制改革。可能C端用户没有感觉,但是B端企业开始有感觉了。一方面对于能源企业,包括国家电网,石油公司,燃气企业在内,传统的供、运、销一体垄断经营,正在由于体制改革,在供、销侧放开竞争,中间运输侧进行管制。另一方面用能企业不再是从电力公司、燃气公司按照国家核准的价格消费能源,而是需要在市场上按需按时购买能源,从而需要有更好的能源管理和预测能力。比如国家电网变成一个管道服务商,就像快递的通道一样,电从A点输到B点,电网公司就收固定的一份快递钱,至于是谁以什么价格买了谁生产的电,这由供需双方两端自己谈。

这就导致了刚刚提到的世界五百强这些大企业,他们的收入开始受监管,并且管制业务部分的收入和利润能预期到天花板。如果要保持五百强,保持大国重器,就要想着转型,不论是通过降本增效,还是通过拓展新业务。这可能国家电网从成立之初一直到现在,都没有遇到的挑战。

第三件事是数字化。大家回去可以看看门口的电表,现在中国有六亿个智能电表,智能电表覆盖率达到99%,我们可以看到上面甚至还有通讯模组。这些电的数据已经能够被远程召测到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数据中心里面。这个变化大家平时关注不到,但是看一下电表,它已经换掉了。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呢?不管是能源的供还是需,它都是实时变化的,你可能现在多插一个电脑,就多用了一度电,这个时候就需要电厂再多发一度电,这个都是实时平衡的过程。既然要提高效率,就要精益化运营,只有数字化才能帮助运营做得更精益。

三件事同时触发的变化之下,使得整个能源领域都要去做数字化转型,这在整个行业里面,是一件比较大的事情。

 

德国的新能源发展

这是一张德国新能源发展15年的新能源分布图,红的是风,黄的是光。从2002年一直到2012年,从星星点点一直到现在,德国已经没有办法再造有经济效益的光伏和风电了,因为到处都插满了。现在全年的光伏和风电占全国的发电比例差不多有30%以上,有些天有些小时能达到100%都是由风和光来满足整个国家的用电需求。这件事情在中国会不会发生?其实也差不多。

下图中右一是中国国家发改委的预测图,差不多到2050年,就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比例用的是靠天吃饭的风能和光能出来一朵云可能就没有了。这个时候要面对什么情况?

可以看左边一张图,是德国已经发生的事情。红色是用电负荷,其他各种颜色都是各种类型的发电,下面是最稳定的火电,上面绿色的是光伏和风电。可以看到,有的时候光伏和风电会大大超过用电负荷,这个时候的几十分钟里,到底找哪儿的用户去多开一台的机器,多用一度电;有的时候又会低于用电负荷,这个时候又要到哪里去找这个用户,跟他说你把空调给我关了吧,我实在发不出电了,因为天公不作美。

所以,德国已经面临着极其快速的能源供需变化所带来的要去应对的情况,之后这种情况也会同样发生在中国,而且会越来越明显。

为了应对刚刚这些能源的问题,在2004年,英国的一个作家就提出了「能源互联网」这个概念,就提出要把所有能源的链条全部都数字化,来应对「我们要靠天吃饭」这件事情。后来全世界各地也实行了很多灯塔项目,包括中国2009年实行了智能电网计划。

 

我们能做什么

所以看到了这个契机,看到这当中的变化以后,腾讯能做什么?用一句话来说,我们就是用云、大数据、物联网、移动、AI智能这样五个东西去支撑电、石油、天然气、煤炭、水务这五个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再详细一点,用四句话来说。第一句话就是用强大的底层去支持稳定、高效和安全的连接。腾讯一直做连接,以前是连接C端,现在是要连接整个能源从生产到消费的链条里面的人和设备。

第二句话是以人工智能降本增效。能源行业是个重资产行业,那么资产的运维就是降本增效的重点。我们的运维AI,一开始是语音助手,现在平均一个电力系统的员工可能有20多个系统要操作,每次在电脑上操作非常痛苦,可能就用语音去加速它的操作效率;接着是这个庞大的系统里面有非常多的知识,基于知识图谱也会实现这个电力检修的知识库,上面也会有相应的应用场景;再做深一点,就是基于AI图像识别和无人机的自动巡检。

大家可能看到那些高压电线的铁塔,有几百米那么高,以前真的是人爬上去检修的,他们在天上吃饭,特别可怕,一天可能也只能检修一条线路。如果能用无人机和图像识别来替代,那会降低一大部分的人力成本。

第三句话是用大数据保障安全。上个星期纽约电网被攻陷,然后导致整个纽约城市断电,大家想象一下,一个城市一下子断电会怎么样?其实时间长了都没有办法打电话的,因为连信号的基站都是要有供电的,那个时候就特别可怕了。同样的,电网公司也有大量的国家命脉数据。当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体系被攻破的时候,这个国家直接就完蛋了。因此在国家的护网行动里面,国家电网的安全强壮程度是排名全国第一的。

我们现在做的还比较小一点,就是做一个电力大数据的决策系统,把刚刚提到的那些数据全部都放在一个池子里面,我们要做的是判断哪一个地方可能马上要出现断裂的风险,哪一个地方可能马上就缺电了,这样一个可视化的决策中心,当中也涉及到很多预测功能和很多细节。

第四句话是以共享助力能源,但我们其实还没有做成,现在我们也和一些甲方有联系,去做三个共享,一个叫应用共享,一个是数据共享,还有一个是模型共享。前面一位嘉宾提到,一个造纸厂的能效模型需要一位博士花160页的论文才能写清楚,那么这三个共享会形成一个生态的平台,让大家将知识以一个模型的方式提交,再给大家共享使用。这个事情单靠腾讯是做不完的,还需要联合一些能源企业一起去做,才能成为一件在根本上能促进能源转型的利器。

–END–